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岑参 〔唐代〕 岑参

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

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

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

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

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

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

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

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

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

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

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

太白引官军,天威临大荒。

西望云似蛇,戎夷知丧亡。

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

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

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

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

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

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

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

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

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

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

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了胡地恶劣的气候;称赞了友人的德才兼备,并颂扬了高仙芝出师的雄壮军威;还描述了古战场凄惨的景象,随后描写军中宴乐之盛;最后称慕友人获明主重用,自己才能低劣不堪大任,言辞间颇有自荐其才之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热海(1)亘铁门,火山(2)(3)金方(4)

热海横贯铁门边防,火山巍巍挺立西方,

白草(5)(6)天涯,湖沙莽茫茫。

无边白草远接天边,漫浸黄沙迷迷茫茫。

夫子(7)戎幕(8),其锋利如霜(9)

为友如今身在幕府,才如锋刃锐利如霜。

中岁(10)学兵符,不能守文章(11)

中年以来投笔从戎,不再终日攻读文章。

功业须及时,立身(12)行藏(13)

功名业绩及时取得,立身行事合宜得当。

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14)

身为男儿心怀忠义,驰驱万里远别家乡。

孟夏(15)边候(16)迟,胡国(17)草木长。

遥遥边塞夏日来迟,西北异乡草木初长。

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18)

策马奔驰赛如飞乌,奔向天边越过夕阳。

都护(19)新出师,五月发军装(20)

安西部护牢兵出师,五月初夏刚发军装,

甲兵二百万,错落(21)黄金光(22)

出征战士数以万计,盔甲刀枪闪闪发光!

扬旗(23)昆仑(24),伐鼓震蒲昌(25)

军旗飘飘持过昆仑,战鼓声声震动蒲昌,

太白(26)引官军,天威(27)大荒(28)

太白金星引导大军,天子神威光照大荒。

西望云似蛇(29)戎夷(30)知丧亡。

西望敌军云气如蛇,想那须改必将败亡,

(31)大宛(32)马,系取楼兰(33)王。

官军追捕大宛良马,神兵俘虏楼兰国王!

曾到交河城(34),风土断人肠。

想我昔日曾去交河,景象凄凉令人断肠,

寒驿远如点,边烽(35)互相望。

塞上释站远如果点,迫地烽烟送逞相望。

赤亭(36)多飘风,鼓怒(37)不可当。

赤亭要塞暴风阵阵,如狂如恕势不可当,

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

路上常常断绝行人,风卷沙石到处飞扬。

夜静天萧条(38),鬼哭夹道傍。

夜空寂寂天色萧条,风如鬼叫响在道旁,

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

可怜地上枯骨满目,此处原是昔日战场。

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39)

置酒高堂送君远行,边城夜空月色迷茫;

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

军中宰牛犒劳军士,堂上排宴酒影杯光。

红泪(40)金烛盘,娇歌艳新妆。

金制烛盘插上红蜡,上上下下摆满大堂,

(41)青冥(42),短翮难可翔。

歌声娇娇飘出窗外,美女翩翩舞动新妆。

苍然(43)西郊(44)道,握手何慨慷(45)

切望为发展翅青天,惜我翅短难以高翔。

注释

(1)热海:《新唐书·西域传》:“由勃达岭北行赢千里,得细叶川,东曰热海,地寒不冻。”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亘:横亘。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一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

(2)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北部。

(3)赫:照红。

(4)金方:西方。五行方位配置,西方属金。

(5)白草:又称芨芨草,为西域所产牧草,生沙土荒漠中,茎坚韧高大,熟时呈白色。

(6)磨:接近,指草原一望无际,至于天边交际处。

(7)夫子:对刘单的尊称。

(8)戎幕:幕府。

(9)利如霜:剑锋利锐,且洁净清白。

(10)中岁:中年。兵符:兵书。《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曰:‘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

(11)守文章:指安于笔墨诗书生活。

(12)立身:树立己身。《古诗十九首》:“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13)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为出仕,藏为退隐。

(14)越乡:远离家乡。

(15)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阴历四月。

(16)边候:边地气候。

(17)胡国:胡地,指边塞。

(18)超夕阳:更在夕阳之西。

(19)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

(20)军装:整装待发的军队。

(21)错落:纷披交错。

(22)黄金光:指铠甲兵器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光芒。

(23)扬旗:飘扬的战旗。

(24)昆仑:昆仑山。此处与下之蒲昌,战场位置皆不必作实。

(25)蒲昌:即今新疆罗布泊。

(26)太白:太白金星,一名启明星。传说太白星主杀伐。《汉书·天文志》:“太白,兵象也。······出则兵出,入则兵入,象太白吉,反之凶。”太白引官军,是为吉象。

(27)天威:指皇帝的威严,天朝的威严。

(28)大荒:极其荒远之地。

(29)云似蛇:《初学记》卷一《兵书类》:“有云如丹蛇随星后,大战杀将。”此为古代天文占象术。

(30)戎夷:犬戎、夷狄,对西边少数民族的蔑称。

(31)浑:全。

(32)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北通康居,西南临大月氏,以盛产马著名。

(33)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汉武帝时曾俘其王。

(34)交河城: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35)边烽:边塞烽火台,用以报警的土堡哨所。

(36)赤亭:即赤亭守捉。《新唐书·地理志》:伊州“西经······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西经达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与伊、西路合”。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飘风:旋风。

(37)鼓怒:暴怒,指狂风大作之状。

(38)天萧条:指天高远肃明。

(39)月苍苍:月色灰白惨淡之状。

(40)红泪:红烛之泪。

(41)君:指刘单。

(42)青冥:天。

(43)苍然:苍茫渺远的样子。

(44)西郊:武威城西。

(45)慨慷:慷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单赴军前之作。

文学赏析

诗大体分为四层。诗的开头四句写安西一带自然风光。遥遥“热海”,巍巍“火山”,无边“白草”,茫茫“胡沙”,构成无比辽阔壮美的边塞图景。四句全用对句,语势整齐劲健,节奏铿锵有力,不仅用这特殊环境烘托了刘单判官及出征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而且以其雄健的气势笼罩全篇。在这样一幅背景下,推出了刘单判官这一人物对他进行热情赞扬。赞扬他在幕府中表现出的杰出才能,从戎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精神。以上是第一层,照应题目“赴安西”,赞扬刘单判官。

以下第二层照应题目“呈高开府”盛赞高仙芝率军出师的声威并预言其必获全胜。“孟夏”四句所勾划的环境,既是刘单即将赴边的环境,也是高仙芝出师的环境。其中“马疾”和“天穷”三句写赴边的紧张与遥远,渲染出师的气氛。这四句用景物描写杯叙述中铺垫一下;“都护”以下几句写高仙芝出征情景,以夸张的浪漫的笔法写出师时威武雄壮的气势,其中所用“二百万”、“黄金光”、“扬旗”、“伐鼓”、“拂”、“震”等等词语,都加强着这种气势,这对部队统帅高仙芝自然也是一种委婉的赞扬。“西望”四句设想胜利场面,预言此次出师必获大捷,充满昂扬豪迈的激情。

“曾到交河郡”以下十二句为第三层,追忆自己边庭所见。先用“断人肠”来总括边庭印象,然后逐层分述:“塞驿”两句写亭堠相望,干戈未息;“赤亭”四句通过“风”这一事物写塞外苦寒;“夜静”四句写古战场凄凉萧条。由于诗人对边地生活有切身体验,以上描写均十分真切,其中流露着诗人对边事的忧虑,客观上反映出频繁的征战给人民给社会带来的灾难。这便是刘单即将奔赴的环境,也是高仙芝辗转征战的环境,这种环境暗示着边塞生活的艰辛。

诗的最后一层写送别。先写宴会场面,气氛的热烈和欢快映出即将奔赴前线的将士们的激动和乐观。最后扣应题目“送”字写慷慨握别,仰慕之情中包含着深深的慰勉。

这篇作品凡五十句,是一篇规模较大的五言古诗,它多方面地展示了边塞征战生活的生动画面,充满豪迈慷慨的情调。在结构上,这篇作品于叙述中时以景物描写来作渲染铺垫,使全诗既气势流贯,又舒缓有致,内容丰富而写来从容不迫。在语言上,这篇作品与高适《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呈河西陇右幕下诸公》《送浑将军出塞》等边塞诗一样,虽为古诗而时用偶句,如“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扬旗拂昆仑,伐鼓展蒲昌”,“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等等,这些偶句,音节铿锵,如坚实的骨架,支撑于诗篇之中,使全诗如流水,既气势流荡,又跳跃奔放。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