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心

张载 〔宋代〕 张载

圣心难用浅心求,圣学须专礼法修。

千五百年无孔子,尽因通变老优游。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圣心》是魏晋诗人张载的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真挚情感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载对儒学的热爱与坚守,以及他作为理学宗师的深厚底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圣心难用浅心求,圣学须专礼法修。

圣人的心思难以用肤浅、轻率的心态去探求,要深入学习圣人的学问,必须专心致志地修炼礼仪和法规。

千五百年无孔子,尽因通变老优游。

在过去的一千五百年中,如果没有孔子,那都是因为通达事理、智慧高深的人(如孔子)的出现,使得时代得以变革,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因此变得更加从容自在(优游)。

创作背景

《圣心》的创作背景与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儒学的新发展密切相关。张载生活在北宋中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同时,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上升,儒家学说再度受到重视。张载受此熏陶,积极投身学术研究,倡导“尊儒贵德”,主张以仁爱为本、民为邦本的思想观念。这些理念在其诗作《圣心》中得到了体现。

拼音版

shèngxīn

shèngxīnnányòngqiǎnxīnqiúshèngxuézhuānxiū

qiānbǎiniánkǒngzijǐnyīntōngbiànlǎoyōuyóu

作者简介

张载

张载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

张载(1020—1077),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范仲淹劝读《中庸》,乃博览群书,而反求之六经。讲《易》京师,遇程颐兄弟,以为不及,于是撤坐辍讲,尽弃异学。登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为云岩令。神宗熙宁初为崇文院校书。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熙宁十年,以吕大防荐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门人欲谥明诚,后定谥献。宁宗嘉定中赐谥明公。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有《正蒙》、《易说》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