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纪行

袁宗道 〔明代〕 袁宗道

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雪,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

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因大笑。

明日,风始定。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岳阳纪行》是明代文学家袁宗道创作的游记。此文是作者由故乡进京赴任途中游览之作。行于“水明如镜”的江上,观形“似青螺”的山峦,再加“仅三十里”的墨山,竟“舟行二日”,行程“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的“最奇”之景,不禁觉得“蓬窗下饱看不足”。船行甚速却“只觉濡迟”一笔,并非心生倦意与厌意,它一方面突出了江水“萦回山中”“帆樯绕其腹背”的新奇经历,一方面也流露出了一些盼望早日进京的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石首(1)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2)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3)绕其腹背(4),虽行甚驶(5),只觉濡迟(6)耳。

从石首到岳阳,湘江水像明镜一样,山峰像青色田螺一样,我们在船中透过窗户怎么也看不够。最奇特的是墨山延绵只有三十里,船走了两天,总共二百多里,还在山下盘旋。太阳早上从山上升起,傍晚落下,早晚霞光都辉映一处。只因为江水在山中环绕,所以船绕着山行驶,虽然走得很快,却只觉得慢啊。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7)季弟(8)小修(9)秀才,为《(10)柳秀才(11)文》,多谑语(12)。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雪,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

过了岳阳,我们正要游览洞庭湖,被大风所滞留。我的小弟小修作了《诅柳秀才文》一文,文中多玩笑话。傍晚,风很大,击打的波浪如雪一样白,靠近岸边的湖水都成了白沫,船几乎翻了。

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小弟说:“这不是柳秀才在报复我们吗?”

余笑曰:“同袍(13)(14),常事耳。”因大笑。

我笑着说:“兄弟之间开玩笑,是经常的事。”因此都大笑起来。

明日,风始定。

第二天天亮,风才停住了。

注释

(1)石首:今湖北省石首市,靠长江。

(2)墨山:在湖北省石首市与湖南省交界处。

(3)帆樯:指船只。

(4)腹背:指山的凸出处与凹曲处。

(5)甚驶:船行驶甚速。

(6)濡迟:迟缓,慢。

(7)尼:滞留。

(8)季弟:小弟。

(9)小修:袁中道,字小修。

(10)诅:咒骂。

(11)柳秀才:指唐代传奇《柳毅传》中的柳毅,传说中他为受丈夫虐待的龙女传书到洞庭龙宫(洞庭龙王是龙女之父),龙君讨回公道后感谢他的传告,遂招他为婿。

(12)谑语:玩笑话。

(13)同袍:穿同样衣服的人,意指季弟与柳毅同为秀才。

(14)调:调笑。

作者简介

袁宗道

袁宗道

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翰林编修,太子讲官,官至右庶子。与弟袁宏道、袁中道齐名,并称“三袁”,反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崇尚本色,标榜“性灵”,世称“公安派”。袁宗道于唐诗崇白居易,宋诗崇苏东坡,故称其斋为“白苏斋”。著作有《白苏斋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