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

袁宗道 〔明代〕 袁宗道

龙湖一云龙潭,去麻城三十里。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骨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而土之附石者,因而夤缘得存。突兀一拳,中央峙立,青树红阁,隐见其上,亦奇观也。

潭右为李宏甫精舍,佛殿始落成,倚山临水,每一纵目,则光、黄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

余本问法而来,初非有意山水,且谓麻城僻邑,常与孱陵、石首伯仲,不意其泉石幽奇至此也。故识。癸巳五月五日记。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龙湖》是明代文学家袁宗道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作者借描写龙湖美景,表达对李贽的赞扬之情。文章没有以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所见所闻,也没有过多地讲述景物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而是重点突出了龙湖隐士李贽的精神和品格,将丰富的人生境界融人到优美的山水描摹之中,表现了作者对个性自由的尊重。全文仅二百字,但却摹物写景,抒情达意,景、情、趣圆融一体,文小而境阔,意蕴丰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龙湖(1)一云龙潭,(2)麻城(3)三十里。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骨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而土之附石者,因而夤缘(4)得存。突兀一拳,中央峙立,青树红阁,隐(5)其上,亦奇观也。

龙湖又称为龙潭,距离麻城三十里。千山万壑的瀑布,迅雷般奔腾而下,与溪水中的石头相撞击。水的力量不能冲开石头,旁边激冲成了水潭。潭深十多丈,看上去幽深青黑,好像有蛟龙潜伏在里面。潭旁边附在石头上的土,因为不断的攀附增高而得以存在,突起来像拳头一样,峙立在溪流中央。绿色的树,红色的楼,隐约显现在小山上,也是一种奇妙的景观。

潭右为李宏甫(6)精舍(7)佛殿(8)始落成,倚山临水,每一纵目,则光、黄(9)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

水潭的右边是李宏甫精舍,佛殿才建成,靠山傍水,每当放眼眺望,就看见光山、黄山那些峰峦,像屏障森然耸立,数不清有几万重。

余本问法而来,初非有意山水,且谓麻城僻邑,常与孱陵(10)石首(11)伯仲(12),不意其泉石幽奇至此也。故(13)癸巳(14)五月五日记。

我本是向李先生请教学问而来,开始没有打算游览山水,而且以为麻城是个偏僻的小城镇,其景色应当与孱陵、石首不相上下,没想到这里的泉水山岩这般幽邃雄奇,因此记载下来。癸巳五月五日记。

注释

(1)龙湖:在湖北麻绳东北。明代思想家李贽于万历十三年(1585)在此定居,著书讲学。

(2)去:距离。

(3)麻城:今湖北麻城。

(4)夤缘:攀附向上。

(5)见:通“现”,显现。

(6)李宏甫:即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师等,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著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温陵集》等。

(7)精舍:学舍、书斋。

(8)佛殿:芝佛殿,佛堂,不是正式寺院。李贽书斋建在院内。

(9)光、黄:二山名,位于大别山一带。光山,在今河南东南部。黄山,在今安徽南部。

(10)孱陵:古县名,在今湖北公安县南。后来并入公安县。

(11)石首:今属湖北。

(12)伯仲:本指兄弟排行的次第,引申为次序并列。

(13)识:记载。

(14)癸巳:指万历二十一年(1593)。

创作背景

袁氏三兄弟受同时代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影响很大。从万历十八年(1590)起,三袁与李贽每年都有往来。万历二十一年(1593)春,三袁再次结伴去湖北麻城附近的龙湖拜访李贽。五月五日,袁宗道写下《龙湖》此文。

拼音版

lóng

lóngyúnlóngtánchéngsānshíwànshānliúléibēnérxiàzhōngshíxiāngchùshuǐshèngshíérwèitántánshēnshízhàngwàngzhīshēnqīngyǒulóngmiánérzhīshízhěyīnéryínyuáncúnquánzhōngyāngzhìqīngshùhóngyǐnxiànshàngguān

tányòuwèihóngjīngshědiàn殿shǐluòchéngshānlínshuǐměizòngguānghuángzhūshānsēnránpínglièzhīwànchóng

běnwènérláichūfēiyǒushānshuǐqiěwèichéngchángchánlíngshíshǒuzhòngquánshíyōuzhìzhìguǐyuè

作者简介

袁宗道

袁宗道

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翰林编修,太子讲官,官至右庶子。与弟袁宏道、袁中道齐名,并称“三袁”,反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崇尚本色,标榜“性灵”,世称“公安派”。袁宗道于唐诗崇白居易,宋诗崇苏东坡,故称其斋为“白苏斋”。著作有《白苏斋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