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一云龙潭,去麻城三十里。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骨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而土之附石者,因而夤缘得存。突兀一拳,中央峙立,青树红阁,隐见其上,亦奇观也。
潭右为李宏甫精舍,佛殿始落成,倚山临水,每一纵目,则光、黄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
余本问法而来,初非有意山水,且谓麻城僻邑,常与孱陵、石首伯仲,不意其泉石幽奇至此也。故识。癸巳五月五日记。
《龙湖》是明代文学家袁宗道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作者借描写龙湖美景,表达对李贽的赞扬之情。文章没有以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所见所闻,也没有过多地讲述景物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而是重点突出了龙湖隐士李贽的精神和品格,将丰富的人生境界融人到优美的山水描摹之中,表现了作者对个性自由的尊重。全文仅二百字,但却摹物写景,抒情达意,景、情、趣圆融一体,文小而境阔,意蕴丰满。
龙湖(1)一云龙潭,去(2)麻城(3)三十里。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骨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而土之附石者,因而夤缘(4)得存。突兀一拳,中央峙立,青树红阁,隐见(5)其上,亦奇观也。
龙湖又称为龙潭,距离麻城三十里。千山万壑的瀑布,迅雷般奔腾而下,与溪水中的石头相撞击。水的力量不能冲开石头,旁边激冲成了水潭。潭深十多丈,看上去幽深青黑,好像有蛟龙潜伏在里面。潭旁边附在石头上的土,因为不断的攀附增高而得以存在,突起来像拳头一样,峙立在溪流中央。绿色的树,红色的楼,隐约显现在小山上,也是一种奇妙的景观。
潭右为李宏甫(6)精舍(7),佛殿(8)始落成,倚山临水,每一纵目,则光、黄(9)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
水潭的右边是李宏甫精舍,佛殿才建成,靠山傍水,每当放眼眺望,就看见光山、黄山那些峰峦,像屏障森然耸立,数不清有几万重。
余本问法而来,初非有意山水,且谓麻城僻邑,常与孱陵(10)、石首(11)伯仲(12),不意其泉石幽奇至此也。故识(13)。癸巳(14)五月五日记。
我本是向李先生请教学问而来,开始没有打算游览山水,而且以为麻城是个偏僻的小城镇,其景色应当与孱陵、石首不相上下,没想到这里的泉水山岩这般幽邃雄奇,因此记载下来。癸巳五月五日记。
(1)龙湖:在湖北麻绳东北。明代思想家李贽于万历十三年(1585)在此定居,著书讲学。
(2)去:距离。
(3)麻城:今湖北麻城。
(4)夤缘:攀附向上。
(5)见:通“现”,显现。
(6)李宏甫:即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师等,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著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温陵集》等。
(7)精舍:学舍、书斋。
(8)佛殿:芝佛殿,佛堂,不是正式寺院。李贽书斋建在院内。
(9)光、黄:二山名,位于大别山一带。光山,在今河南东南部。黄山,在今安徽南部。
(10)孱陵:古县名,在今湖北公安县南。后来并入公安县。
(11)石首:今属湖北。
(12)伯仲:本指兄弟排行的次第,引申为次序并列。
(13)识:记载。
(14)癸巳:指万历二十一年(1593)。
袁氏三兄弟受同时代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影响很大。从万历十八年(1590)起,三袁与李贽每年都有往来。万历二十一年(1593)春,三袁再次结伴去湖北麻城附近的龙湖拜访李贽。五月五日,袁宗道写下《龙湖》此文。
《龙湖》文章第一自然段点明了龙湖的具体位置、形成原因及优美景色。“龙湖一云龙潭,去麻城三十里”,首句直接介绍了书写对象,开门见山。在描绘景物时,作者选择能够激发人们审美感受的独特景物,对其主要特征进行勾勒,形象传神,读之令人身临其境,如刻画瀑流,“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骨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突出水速之快,水声之大,水流之多;描写潭水,“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而土之附石者,因而夤缘得存”,表现潭水的深静、神奇。
李贽的居所就在龙潭附近,作者先写龙湖美景,也就是描写李贽先生隐居的自然环境,并将自然美景与李贽的人生境界相融合。“潭右为李宏甫精舍,佛殿始落成”,点明李贽的著文读书之所与龙潭景物密切相连。“倚山临水,每一纵目,则光、黄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通过白描手法,远角勾画山川崇高的气韵,引发对李贽人格的赞扬。
下一自然段交待了该文的创作缘由,突出龙湖山水的与众不同。“麻城僻邑,常与孱陵、石首伯仲”,作者本认为麻城不过是一个偏僻小地,“不意其泉石幽奇至此也”,欲扬先抑,既表达了对龙湖景色的喜爱,又赞扬了李贽先生的品格。麻城景色优美却因其偏僻被人遗弃,李贽见解高超却因特立独行被人攻讦,主体与客体两者之间相互融合,明为写景,实则写人。
作者步步推进、深入,直到第三自然段才点明主体与客体、李贽与龙湖的精神互通。再追溯前文,仔细品味,整篇文章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作者笔下的龙湖景物特征就是主体李贽的形象特征,在称赞龙湖的景色之时,也表现了李贽的优秀品格。如“万山瀑流,雷奔而下”写出了李贽的坚韧不屈,顽强执著;“突兀一拳,中央峙立”表现李贽的特立独行,高傲孤僻;“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映衬李贽的思想深度和人生境界;“光、黄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则象征李贽博大、壮阔的胸怀。
《龙湖》一文内涵丰富,笔墨简略,层次井然,突出地表现出袁宗道散文“真”和“新”的特点。”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展示出了自然美景、人生境界和精神追求,并集描写、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将丰富的社会意蕴付诸于优美的山水景色之中。文风简洁精粹,语言平易流畅,意趣盎然,是山水游记小品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