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曲·恨无常

曹雪芹 〔清代〕 曹雪芹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恨无常》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这首曲子以贾元春鬼魂口吻,写贾元春死后,托梦给贾政夫妇,劝告他们从仕途官场抽身退步,以挽救贾府的败落。全曲套用白居易《长恨歌》的形式,采用渲染手法,烘托出一幅悲惨的画面。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喜荣华正好(1)恨无常又到(2)。眼睁睁,把万事全抛(3);荡悠悠,芳魂消耗(4)

正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好时光,没承想死亡已经来到。眼看着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抛弃,荡荡悠悠中就把年轻的生命消耗掉。

望家乡,路远山高(5)(6)向爹娘梦里相寻告(7):儿命已入黄泉(8)天伦(9)呵,须要退步抽身(10)早!

回头望,家乡的路太遥远,因此特意在梦中把爹娘来相告,儿已去,爹娘啊,望及时醒悟越早作准备越好。

注释

(1)喜荣华正好:指贾元春入宫为妃,显赫一时,贾府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2)恨无常又到:指贾元春忽然夭亡。恨:遗憾,叹恨。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

(3)把万事全抛:抛下世间俗务,指死去。

(4)魂消耗:指元春的鬼魂忧伤憔悴。庚辰本、北师大本为“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5)望家乡,路远山高:甲戌本为“望家乡,路远山遥”。

(6)故:特意地。

(7)寻告:劝告,嘱咐。

(8)黄泉:迷信说的阴曹地府。

(9)天伦:古代制度用作父子、兄弟等亲属的代称,这里是父母的意思。贾元春用来称呼她的父亲贾政。

(10)退步抽身:从名利场中退出来。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小说这一回,主要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其中恨无常这支曲子是揭露贾元春命运的。

拼音版

hónglóumèngshíèr··hèncháng

rónghuázhènghǎohènchángyòudàoyǎnzhēngzhēngwànshìquánpāodàngyōuyōufānghúnxiāohào

wàngjiāxiāngyuǎnshāngāoxiàngdiēniángmèngxiāngxúngàoérmìnghuángquántiānlúnāyàotuì退chōushēnzǎo

作者简介

曹雪芹

曹雪芹

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官至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雍正初年,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