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用韵

王守仁 〔明代〕 王守仁

怀人坐长夜,帷灯暖幽光。

耿耿积繁绪,忽忽如有忘。

玄景逝不处,朱炎化微凉。

相彼谷中葛,重阴殒衰黄。

感此游客子,经年未还乡。

伊人不在目,丝竹徒满堂。

天深雁书杳,梦断关塞长。

情好矢无斁,愿言觊终偿。

惠我金石编,徽音激宫商。

驰辉不可即,式尔增予伤。

馨香袭肝膂,聊用中心藏。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寄友用韵》是明代诗人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怀友之情,情感真挚细腻,充满孤独凄清的感慨。前四句写作者自己的情绪,寂寥的深夜,幽暗的灯光,这时候想起友人,仿佛把其它的烦恼都忘却了。五六七八句写夏夜的景象,描绘一种孤独氛围,由此带出思念友人的原因。接着,便用很大的篇幅来写与友人的感情和思念之情,因为友人不在身边,竟感到“丝竹徒满堂”,表现了深厚的情谊。这首诗以思友之情来贯穿,一步一步逐一叙述,体现出全诗构思慎密,抒情深婉的特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怀人坐长夜,帷灯暖幽光。

深夜里坐着怀念友人,帷幔透出幽暗的灯光。

耿耿积繁绪,忽忽如有忘。

郁积心头的烦恼情绪,忽然间好象都忘却了。

玄景(1)逝不处,朱炎(2)化微凉。

黑夜的景象消逝不见,炎热的天气变得稍微凉爽。

相彼谷中葛,重阴殒衰黄(3)

看那些山谷中的滕葛,被浓浓的树荫遮蔽已衰败发黄。

感此游客子,经年未还乡。

感叹出游的友人,几年没有回乡。

伊人不在目,丝竹徒满堂。

那个朋友不在眼前,满堂的丝竹又有什么用场。

天深雁书杳,梦断关塞长。

天高路远不见书信来,遥遥的关塞路把思念的梦也阻断了。

情好矢无斁(4),愿言觊终偿。

深厚的感情不会厌倦誓言,希望夙愿最终得到报偿。

惠我金石编(5),徽音激宫商(6)

送给我的金石编,弹凑出的音乐是那么美好。

驰辉(7)不可(8)(9)(10)增予伤。

时光飞逝难予追赶,象这样更增加我的忧伤。

馨香袭肝膂(11),聊用中心(12)藏。

思念友人浑身感到一片温馨,让我暂把这份情感在心中收藏。

注释

(1)玄景:黑夜的景象。

(2)朱炎:指天气炎热。

(3)殒衰黄:衰败发黄快要死了。

(4)矢无斁:矢,通“誓”,发誓。斁,厌倦。

(5)金石编:金石,牢固、贵重。编,编钟,古时的乐器。

(6)宫商:中国古代五音阶中的前二个,此处用来借代音乐。

(7)驰辉:疾驰的日光。

(8)即:接近。如柳宗元《童区寄传》:“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9)式:句首语气词,无意义。

(10)尔:如此、这样。

(11)肝膂:此处指周身。

(12)中心:即心中。

作者简介

王守仁

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其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