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蜀中(2)有杜处士(3),好(4)书画,所宝(5)以百数(6)。有戴嵩(1)《牛》一轴(7),尤所爱,锦囊玉轴(8),常以自随(9)。一日,曝(10)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11)大笑。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12)?牛斗(13),力在角(14),尾搐入两股间(15)。今乃掉尾(16)而斗,谬矣(17)。”处士笑而然之(18)。
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古语有云(19):“耕当问奴,织当问婢(20)。”不可改也。
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1)戴嵩:唐代画家,善画牛,有《斗牛图》。
(2)蜀中:四川。
(3)杜处士:不详。苏轼有《杜处士传》,是将众多药名谐音连缀而成的。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
(4)好:喜欢,爱好。
(5)所宝:所珍藏的。宝,珍藏。
(6)数:清点数目,计算。
(7)一轴:一幅。
(8)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9)常以自随:《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无此句。自随,随身携带。
(10)曝:晒。
(11)拊掌:拍掌,嘲笑时的体态语。
(12)也:一作“耶”。
(13)牛斗:牛互相争斗。
(14)力在角:力量用在角上。
(15)尾搐入两股间:尾巴紧紧夹在两腿之间。搐,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股,大腿。
(16)掉尾:摇尾。掉,摇。《左传·昭公十一年》:“尾大不掉。”
(17)谬矣:错了。谬,错误,差错。
(18)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19)古语有云:《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作“古语云”。
(20)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比喻做事应该请教有经验的人。《魏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俗谚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书戴嵩画牛》此文作于熙宁元年(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 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祐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