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

顾夐 〔五代〕 顾夐

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

背帐风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是五代词人顾敻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先勾勒秋天的物候特征,渲染出寂静的环境氛围,由此引出女子的梦境。下片先写梦中情事,后写梦中醒来依恋的心态。全词用蒙太奇的手法在真幻世界间徘徊,将思妇的愁怀表现得含蓄蕴藉,余味深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菊飘黄(1)玉露浓,冷莎偎砌(2)隐鸣(3),何(4)良夜得相逢。

庭中的菊花舞弄着它的金黄,滴滴露水如玉珠在花瓣上滚动,清凉的莎草偎依着清凉的石阶,隐住了蟋蟀高歌求欢的身影。不知今夜是什么吉祥的时辰?想不到在这美景中与你相逢!

背帐风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6)

帐后的红烛滴下鲜红的蜡泪,闪烁的光焰摇动着夜的清风,暖暖的熏香暖暖的绣被,温暖着甜蜜的合欢之梦。醒来在枕上回味梦里的欢愉,怕听那一声又一声的晨钟。

注释

(1)菊飘黄:指菊花开放。飘黄:泛起金黄色的光彩。

(2)冷莎偎砌:指莎草沿着庭前台阶生长。

(3)蛩:蟋蟀。

(4)期:料想。

(5)良夜相逢:指梦中相见。

(6)觉来枕上怯晨钟:晨钟催晓,好梦难长,故而言怯。

创作背景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此词或是作者为抒相思之切与相忆之苦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文学赏析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此词上片写主人公与丈夫相逢在梦中,开头两句交代深秋午夜清冷衰残之景,勾勒清凉秋夜,菊花开、露水浓、莎草萎(因其萎,才觉“偎砌”)、蛩鸣叫等秋天的物候特征,渲染出寂静的环境氛围,以环境幽寂清冷烘托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首句用一“浓”字,可见玉露之多。接着称生长潮湿土地上的莎草为“冷莎”,说它偎倚阶下,以隐住“蛩鸣”。这里用一“隐”字,似有鸣蛩求侣意。正是这一片凄冷的秋夜景物,引领她进入梦境。“何期良夜得相逢”流露出梦遇情郎的幸运之感,朝思暮想的心愿终于在梦境中得遂,把相思之深与相见之难融在一起,而惊醒之情则由“何期”二字隐隐透出。

下片则转而描写闺房之内温馨静谧的景物,过片换头二句,前句写景,帐后红烛彻夜未息,临风摇曳;后句含情,正是温庭筠“暖香惹梦鸳鸯锦”意。梦中情事虽只这两句十四个字,但由于色彩、气息、氛围、韵味融溶和谐,显示她完全沉浸在欢愉温馨中。结句“觉来枕上怯晨钟”写梦中醒来依恋的心态,尤力重千钧,美梦醒来,更觉惆怅,更见思妇的愁情伤怀。一个“怯”字,生动地表现出她对梦的依恋、闻而惊、惊而“怯”和“觉来”的无可奈何的心态。这个“怯”字,与宋之问“近乡情更怯”的“怯”同妙。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全词围绕着梦境描写,赋咏闺中女子离别相思之苦,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在真幻世界间徘徊,描写梦境极其婉转,由现实环境的静谧,让读者可以感受到梦境的温柔和甜美;梦境消失之后,她又“怯”晨钟,点出了女子此种梦多而又怕梦的复杂心绪,由梦境之和美更觉现实之孤单,将思妇的愁怀表现得含蓄蕴藉,余味深长。

作者简介

顾夐

顾夐

五代词人

顾敻(生卒年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 《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