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二首·其二

黄庭坚 〔宋代〕 黄庭坚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怀二首》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这组诗以秋日景象为描摹对象,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中,表现作者处境的凄清、寂寞。第二首诗前四句写“秋”,后四句写“怀”,将“怀”归于重视别离中的友谊,归于绵邈,兼具理趣和深情。两首诗形式特殊,古体、律体相间,使作品具有曲折的一面,体现了黄庭坚诗独特的匠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

茅屋上的茅草被风吹得发出嗦嗦的声音;独自在空无人影的庭院绕行,那雨后的青苔脚踩上去时十分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晚上秋雨又至,池塘水涨,蛙声一片;雨后寒月初升,乌鹊也因栖息不安而转向朝南的树枝。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想那世上的交情淡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可信赖,那称得上生死交情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1)没。

那湖水只是无端地映出天上白云的影子,却连代表老朋友书信的鸿雁的影子一丝也映照不出来。

注释

(1)孤鸿:即鸿雁,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常被运用在诗文中。

创作背景

《秋怀二首》这组诗,翁方纲校刊的《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熙宁八年北京作”。熙宁八年(1075)作者三十一岁,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当时作者在那里任国子监教授。国子监职务清闲,作者能读书自遣。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斗争,处境比较单纯,所以诗篇虽带有感慨,但在他的作品中情调还是比较闲淡的,不像后来的作品那样有着更多的郁勃不平之气。

拼音版

qiūhuái怀èrshǒu··èr

máotángsuǒsuǒqiūfēngxíngràokōngtíngtáihuá

hàochíshàngwǎnláiquèzhuǎnnánzhīshēnyuè

fānshǒushǒushēngjiāodàojué

shuǐduānjìnbáiyúnrénshūduànhóng鸿méi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