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无人

陆游 〔宋代〕 陆游

须如猬毛磔,面如紫石棱。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群阴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

丈夫报主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胡无人》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他心目中的抗金杀敌、气吞云汉的英雄。诗中先写英雄的外貌与志向,展现英雄叱咤风云的气概;再写英雄与金人作战的情景,表达了这位英雄的勇敢;最后写敌人投降,讴歌胜利,是对英雄的赞赏,也是自我表白。诗长短间用,节奏高昂,用语毫无雕琢,始终贯串着“气可吞匈奴”般的豪壮。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须如猬毛(1),面如紫石(2)

胡须像刺猬的刺一样张开,面孔像紫石一般瘦劲。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3)立可乘。

大丈夫驰骋疆场,转战万里不在话下;犹如飞龙升天,猛虎下山,风云际会,马上可以立功彪炳。

追奔(4)露宿(5)青海月,夺城夜(6)黄河冰。

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冰。

铁衣(7)(8)雨飒飒(9),战鼓上(10)凭凭(11)

穿着铁衣,在沙石中行军,声如飒飒风雨;战斗在陇上,战鼓敲响,如雷声凭凭。

三更穷虏(12)降款(13),天明积甲如丘陵(14)

半夜三更,穷途末路的敌寇被迫送上了降表;到天亮时,缴获的衣甲,堆积得如同山陵。

中华(15)初识汗血马(16)东夷(17)再贡霜毛鹰(18)

中国人初次见到敌人进贡的汗血宝马,东方的夷狄,再次献上了洁白的老鹰。

群阴(19)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

所有的敌人都已震慑拜服,中华的声威如太阳般东升。

丈夫报主(20)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灯。

胡虏再没人敢于顽抗,大宋的国势终于复兴。大丈夫报效祖国就应该如此,可笑穷书生老死蓬窗,一事无成。

注释

(1)磔:直立张开的样子。

(2)棱:瘦劲之貌。

(3)风云之会:《易·系辞》:“云从龙,风从虎。”后世因以龙虎与风云相际会,比喻人遇良机贤主。

(4)追奔:追逐奔逃的敌人。

(5)露宿: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6)蹋:同“踏”。

(7)铁衣:古代战士用铁片制成的战衣。

(8)碛:沙石堆积之地。

(9)雨飒飒:形容铁甲摩擦及行走沙石中的声响。

(10)陇:陇山,在甘肃、陕西交界处。

(11)凭凭:雷声。形容鼓声响亮。

(12)穷虏:穷途末路的敌寇。

(13)降款:投降的文书。

(14)丘陵:比喻高大或多。

(15)中华:指中原。

(16)汗血马:大宛名马,汗出如血红,日行千里。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西域,斩大宛王,得汗血马归。

(17)东夷:借指女真。

(18)霜毛鹰:羽毛雪白的鹰。唐新罗、扶余国曾贡白鹰。

(19)群阴:各方敌人。

(20)报主:报答皇上、国家。

创作背景

《胡无人》这首气势磅礴的歌行,是乾道九年(1173年)陆游四十九岁时在嘉州所作,抒发的是他迫切希望剿灭金虏、光复神州的愿望。陆游的这一愿望伴随了他一生,也成了他终身的遗憾,常常形诸梦寐。这首诗则通过想象,寄希望有不世名将出现,驱除金人,一腔忠愤,喷薄而出,使人读后,深受激励。

拼音版

rén

wèimáozhémiànshíléng

zhàngchūménwànfēngyúnzhīhuìchéng

zhuībēn宿qīnghǎiyuèduóchénghuángbīng

tiězhànshànglǒngléipíngpíng

sāngēngqióngsòngjiàngkuǎntiānmíngjiǎqiūlíng

zhōnghuáchūshíhànxuèdōngzàigòngshuāngmáoyīng

qúnyīntàiyángshēngrénsòngzhōngxīng

zhàngbàozhǔyǒuxiàorénbáishǒupéngchuāngdēng

作者简介

陆游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