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危栏,斜日暮,蓦蓦甚情绪?稚柳娇黄,全未禁风雨。春江万里云涛,扁舟飞渡,那更听,塞鸿无数。
叹离阻!有恨流落天涯,谁念泣孤旅?满目风尘,冉冉如飞雾。是何人惹愁来?那人问处?怎知道愁来不去!
《祝英台近·倚危栏》是南宋德祐时太学生褚生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词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下片结合自己的身世,反映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表现了对卖国投降派的深恶痛绝。全词形象地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也表达了词人内心对战争的厌恶。
倚危栏(2),斜日暮,蓦蓦(3)甚情绪?稚柳娇黄(4),全未禁风雨。春江万里云涛,扁舟飞渡(5),那更听(6),塞鸿无数(7)。
倚靠着高栏,太阳已经下山,心情不安、恍惚不定。幼君和太后都未曾经历过风雨。春江万里云涛,元军打过江、淮,况且又听到百姓逃亡。
叹离阻!有恨流落天涯,谁念泣孤旅?满目风尘(8),冉冉(9)如飞雾。是何人(10)惹愁来?那人问处?怎知道愁来不去!
哎,分离啊。只恨那流落天涯,谁又会挂念孤独的旅途呢?满眼望去皆是风尘,入飞舞一样慢慢流动。又是谁惹来了烦恼?那人又去了哪里呢,又怎么知道愁来了就不会离开呢?
(1)祝英台近:词牌名,又名《祝英台令》《月底修箫谱》。此体双调七十七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八句五仄韵。
(2)危栏:高栏。
(3)蓦蓦:心情不安、恍惚不定的样子。
(4)稚柳娇黄:据《重刊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注:“稚柳”指幼君,即直岁的宋恭帝。“娇黄”指太后,即这时正临朝主政的谢道清。
(5)扁舟飞渡:指元军打过江、淮。飞渡:指渡过长江。
(6)那更听:况且又听到。
(7)塞鸿无数:指南宋百姓逃亡,流离失所。
(8)满目风尘:比喻到处都是战乱的景象。
(9)冉冉:慢慢流动的样子。
(10)何人:指误国的权臣贾似道。贾似道先是隐匿军情不报,后又督师鲁港失败,给国家带来败亡的灾难。
(11)那人何处:指贾似道失败后被免职,贬谪循州(今广东惠阳)。
德祐是南宋恭帝赵爨的年号,恭帝在甲戌年(1274)七月继位,次年(1275)改成淳为德韦占,到丙子年五月端宗赵罡立,改元景炎,德祜年号使用的实际时间是一年多。由此可知《祝英台近·倚危栏》这首词是写于乙亥年春,是为了抒发江山飘摇之慨、身世流落之叹而写下的一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