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莺啼残月》是晚唐五代诗人韦庄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离情小令。词的上片写别离时的愁绪与依依深情,下片写别离后的孤独与凄寂。词人把叙述性情节贯穿于词的首尾,把环境、氛围和人物的情绪心态交融为一体,突出了女主人公的痴迷郁苦的心境以及思夫之念的深切。
莺啼残月,绣阁(2)香灯(3)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拂晓时分,早莺初啼,残月西沉,绣阁里才刚刚吹灭了香灯。门外马儿嘶鸣,情郎又要离别,何况正是这春暮落花的时节,更让人惆怅难堪。
妆成不画蛾眉(4),含愁独倚金扉(5),去路香尘莫扫(6),扫即郎去归迟。
她梳妆之后却无心描画蛾眉,满含愁怨地独自倚着金扉,思念远去的情郎。她不愿扫去他离去路上的那些香尘,行迹长留还能告慰相思,只怕扫去香尘,他就会久久不归。
(1)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等。
(2)绣阁:旧时女子闺房。
(3)香灯:闺中的灯。
(4)蛾眉:形容女子细长而柔美的眉毛。蚕蛾的触须细长而曲,故称。
(5)金扉:闺阁房门的美称。
(6)香尘莫扫:香尘,指遗留有郎君香气的尘土,古代民间习俗,凡家中有人出门,是日家人忌扫门户,否则行人将无归期。
韦庄一生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清平乐·莺啼残月》这首词收于《浣花集》,作于公元900年(唐昭宗光化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