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都护骢马行

杜甫 〔唐代〕 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高都护骢马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歌行,这是一首咏马诗,诗人借骢马的伏枥境遇、雄姿才力以及立功心愿,比喻自己困守长安的遭际和自己的才能襟怀,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此诗分四段,每段四句。起四句为第一段,叙写骢马立功西域;“功成”四句为第二段,写骢马的性格;“腕促”四句为第三段,写骢马的骨相才气;末四句为第四段,写骢马的志愿。全诗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安西都护胡青骢(1)声价(2)欻然来向东。

安西都护毛色青白相间的骢马,声名大噪,随着它主人东至长安。

此马临阵(4)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5)

骢马虽是牲畜,却有人的感情,全心全意帮助它的主人建立大功。

功成惠养(6)随所致(7),飘飘远自流沙(8)至。

从前,骢马立功西域,如今,它随主人入朝,受着恩惠被豢养在厩里。

雄姿未受伏(9)恩,猛气(10)犹思战场利。

它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它并没有衰老,故时刻不忘建功沙场。

(11)促蹄高如踣铁(12)交河几蹴曾冰裂(13)

因为它腕促蹄高,踏地如铁,所以几次蹴踏,就使层积的交河冰破裂。

五花(14)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15)

它五花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

长安壮儿(16)不敢骑,走过掣电(17)倾城知(18)

长安壮年都不敢骑乘它,骑术高手驾御它在城里风驰电掣,全城人都知道它。

青丝(19)络头(20)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21)道?

带上青丝络头老死,并非它的志向,怎样才能出横门道,重新驰骋于战场呢?

注释

(1)胡青骢:西域的骏马。

(2)声价:名誉身价。

(3)歘:同“忽”。

(4)临阵:谓身临战阵。

(5)大功:大功业,大功劳。

(6)惠养:犹豢养。

(7)随所致:随所托身之主人。

(8)流沙:泛指西北沙漠地区。

(9)枥:马槽。

(10)猛气:勇猛的气势或气概。

(11)腕:一作“踠(wǎn)”,马脚与蹄相连接的部位。

(12)踣铁:踏地如铁,比喻马蹄坚硬有力。踣:踏地。

(13)交河几蹴曾冰裂:言交河有层积之冰,马几度蹴踏之而破裂。交河:西域河名,源出交河县,流经高昌县。几蹴(cù):几次踩踏。

(14)五花:唐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分成五瓣者,称“五花”。

(15)万里方看汗流血:极写马的材力,必须万里,方见流汗。

(16)壮儿:犹健儿。

(17)掣电:闪电。亦以形容迅疾。

(18)倾城知:全城无人不晓。

(19)青丝:指马缰绳。

(20)络头:马笼头。

(21)横门:代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是通向西域的大道。

创作背景

《高都护骢马行》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天宝六载(747年)三月,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作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国。当年八月,平定小勃律国,虏获小勃律王。因这次战功,高仙芝被提升为鸿胪卿、代理御史中丞,并兼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天宝八载(749年)入朝,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天宝九载(750年),又出征讨伐石国。此诗当作于高仙芝入朝后、出征前这段时间里。

拼音版

gāodōucōngxíng

ān西dōuqīngcōngshēngjiàránláixiàngdōng

línzhènjiǔrénxīnchénggōng

gōngchénghuìyǎngsuísuǒzhìpiāopiāoyuǎnliúshāzhì

xióng姿wèishòuēnměngyóuzhànchǎng

wàngāotiějiāocéngbīngliè

huāsànzuòyúnmǎnshēnwànfāngkànhànliúxuè

zhǎngānzhuàngérgǎnzǒuguòchèdiànqīngchéngzhī

qīngluòtóuwèijūnlǎoyóuquèchūhéngméndào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