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闻秋风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始闻秋风》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是诗人为秋风代言。在首联中诗人把秋风拟人化,诗人与秋风的对话紧扣诗题,并侧面反映出秋风与诗人原是故旧,秋风对诗人很有感情。中间两联,宕开一笔,作了转折,由为秋风代言变为写诗人之所闻、所见和所想。尾联是诗人对秋风的答词。这首诗先写秋风对诗人的谈话,再写诗人对秋风的言语,含蓄别致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昔看黄菊与(1)别,今听玄蝉(2)(3)却回。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夜(4)飕飗(5)枕前觉,一年颜状(6)镜中来。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7)动,(8)(9)青云睡眼开。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天地肃清(10)堪四望,为君扶病(11)上高台。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注释

(1)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2)玄蝉:即秋蝉,黑褐色。

(3)我:秋风自称。

(4)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

(5)飕飗:风声。

(6)颜状:容貌。

(7)拳毛:拳曲的马毛。

(8)雕:猛禽。

(9)眄:斜视,一作“盼”。

(10)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11)扶病:带病。

创作背景

《始闻秋风》这首诗作于公元836—842年之间。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刘禹锡作《秋声赋》。这篇赋的末尾说:“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耩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奋发不已的乐观精神,与《秋声赋》颇为一致,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代太远。公元836年秋天,作者刘禹锡患了足疾,此后一直疾病缠身。这首诗中有“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明写诗人有病,与这个时期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

拼音版

shǐwénqiūfēng

kànhuángjūnbiéjīntīngxuánchánquèhuí

sōuliúzhěnqiánjuéniányánzhuàngjìngzhōnglái

biāncǎoquánmáodòngdiāomiànqīngyúnshuìyǎnkāi

tiānqīngkānwàngwèijūnbìngshànggāotái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