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怕秋来

贯云石 〔元代〕 贯云石

怕秋来,怕秋来秋绪感秋怀。扫空阶落叶西风外,独立苍苔。

看黄花谩自开, 人安在?还不彻相思债。朝云暮雨,都变了梦里阳台。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殿前欢·怕秋来》是元代词人贯云石的一首散曲,旨在写久别情侣的相思之情。

文学赏析

《殿前欢·怕秋来》这支散曲主旨在写久别情侣的相思之情。相思本是一年四季都可写的题材,可是到了秋天,这种情感更为强烈。所以作者从写秋人手。开头两句,连用两个“怕秋来”,点出秋天会引起人的烦恼,烘托出不平静的气氛,来统摄全文。所谓“秋绪感秋怀”,是指秋天的景物容易使人们产生萧瑟悲凉的感受,并进而触发人们伤感的情怀。至于伤感的内容,则因人而异口可以是感时,例如“黯然秋思来,走入志士膺”(孟郊《寄张籍》);可以是思乡,例如“异乡秋思苦”(李绅《移九江》);也可以是离别,例如“更逢离别助秋悲”(戴叔伦《再巡道永留别》)。这首小令抒发的伤感属后一种。看来,主人公似乎不止一次被秋天唤起他蕴藏在内心的感触,说明离愁别绪折磨他已不止一年半载了,至少在前一年已尝够了“秋绪感秋怀”的苦头,所以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而可怕的秋夭偏偏不管人憔悴,又来了! 第兰句至第五句,着重写景,突出了落叶、西风、黄花(菊花)这三种足以代表秋天特色的景物,把秋意渲染得更加浓郁,用来衬托主人孤独、凄凉的心情,然后写到正题。

末四句是全曲的重心所在,眼看着盛开的菊花,多么希望和所思念的人一同观赏。可是人在哪里呢?无缘享受这种赏心乐事,也就无从领略秋天的可爱,感受到的只有压在心头无法还清的相思债。怎能不令人感叹、惆怅、烦恼!这些都和上文的“怕秋来”相呼应。

那末,如何来排解这时时袭上心头的秋绪呢?曲尾,诗人的思路从眼前的实景一下子升华到了神幻的境界:“朝云暮雨,都变了梦里阳台。”“朝云暮雨”、“梦里阳台”,典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后称男女欢合为“云雨”,欢合处所为“阳台”口而此时此地,曲中主人公所面临的离别的严酷现实既然暂时无法改变,那么,他所能做到的,也就只有向梦里去寻找欢会的快乐了。曲文至此虽已结束,然而炽热的情感是写不尽的,言外之意,还留给读者去玩味。

全曲所写,除西风吹落叶令人仿佛听到沙沙作响之外,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但给予人的感受并不是娴静、安逸,而是难以自控的炽烈情怀,可谓以静衬动,再加上托物言志的笔法和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因而成功地将读者带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作者简介

贯云石

贯云石

元代诗人

贯云石(1286—1324),维吾尔族人。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自名小云石海涯,初号疏仙,又号酸斋、芦花道人。初袭父官,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拜翰林侍读学士。退隐后客居江南,游山玩水,诗酒唱和,优游度日。散曲、散文皆有成就,诗则豪放飘逸,有李白气象。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