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李翱赠与药山惟俨禅师的组诗。这两首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佛学修养的赞赏和钦佩之情。诗人抓住几个有特色的动人细节表现了高僧修道的不凡境界,给人突出深刻的印象,艺术表现力可谓高超。
【其一】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其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1),千株松下两函经。
把身体修炼得像仙鹤般轻灵,千年长松下相伴着两卷佛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2)水在瓶。
我来问道大师什幺也没有说,只是指示我云在青天水在瓶。
【其二】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3)。
选择清幽的地方修行惬意怡情,终年无俗事用不着送往和迎来。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有时径直就登上了孤峰的峰项,在月下长啸拨开了遮目的乌云。
(1)鹤形:鹤的形态,形容人似仙鹤一般清瘦俊逸,风度不凡。
(2)青霄:一本作“青天”。
(3)送亦无迎:送、迎,指送往迎来一类尘俗的应酬之事。
李翱是中唐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当时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药山惟俨禅师驻锡的药山道场,正是他的治下。李翱早就景仰药山禅师的嘉声,以太守之尊屡请不至,于是就屈驾亲自拜山。哪知到了药山,唯俨禅师执经在手诵读,根本就不理他。李翱的侍者就告诉惟俨禅师说,太守大人来看他了,但惟俨禅师还是不顾。李翱性急,说:“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拂袖而出。这时惟俨禅师回过头来说:“太守何得贵耳贱目?”意谓:相信耳朵的虚闻还是相信眼睛的实见呢?这句极有分量,李翱心中一震,立即谢过,并请教大道。当他问“如何是道”时,惟俨禅师一言不发,却用手上下一指问:“会么?”李翱茫然不懂,惟俨禅师才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悟性毕竟不凡,当下“欣然”,于是就题此诗赠惟俨禅师。
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
披云月下,崇冈长啸,一直是前人悟证天地至理而无法言说时所钟爱的一种抒怀方式。无论禅者还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晓天人合一之大道,并从中得到法悦。元人叶颐有首诗便深具禅韵。诗中有小记,云:“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顶,高吟朗咏,豁然长啸,兴尽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咸言闻清啸,惊醒尘梦者数十家。予因赋诗以纪其事云。”下面便是其诗:“藜杖策风轻,芒鞋步月明。鹤翻青径影,猿度翠岩声。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冈发长啸,尘世梦惊醒。”无独有偶,不仅东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觉者也深谙其中醍醐灌顶之妙。美国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1930~),深得东方禅趣,他的一首《面对群山》用现代诗句诠释了他对中国古代高僧们的禅趣的向往:“他爬到泛着泡沫的小河边。他攀着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头伸进水里,一直探到水池的深处;接着把双手全部没入水中。他把一只脚伸进池子。他扔石子儿进池。他双手在水面拍击。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对急流、群山,双手上举,狂啸三声。”如此筒笔白描却如此细腻入神,真可谓三昧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