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亚之歌

李贺 〔唐代〕 李贺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沈亚之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这是作者为友人沈亚之考试落第准备回家而作的送别诗。诗中对友人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勉励他不要灰心,以后再来应试;同时严厉谴责了主考官的失职行为,说他在光天化日之下选拔人才竟然将沈亚之这样的人才弃置不取,犹如抛弃了“黄金”,放走了“龙马”。全诗结构整饬,声律谐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由于文章原因而没有考取功名,准备返回家乡吴江。我为他将要踏上归途感到伤心,可是没有钱买酒设宴来慰问他,又感激他的再三请求,于是创作一首诗歌赠送给他。

吴兴才人(1)怨春风,桃花满陌(2)千里红。

吴兴才人失意将归,哀怨春风无情,吹得桃花落满路,千里一片红。

紫丝竹(3)骢马(4)小,家住钱塘(5)东复东。

紫丝竹鞭已断裂,所骑骢马弱又小,家住钱塘,在遥远的东方还要往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6),短策齐裁如梵夹(7)

带着一条条白藤交叉编成的书箱,里面是短小整齐的文稿,有如梵夹。

雄光宝矿(8)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9)

为把闪闪发光的“宝矿”呈现给考官,你乘着小舟,掠过烟波来到京华。

春卿拾材(10)白日下,掷置(11)黄金解龙马(12)

考官们在光天化日之下选拔人才,却把“黄金”抛掉,“龙马”放弃。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13)谁是怜君者。

落第而归,重又带着书箱走进家门,是谁能体贴关怀而怜悯你?

吾闻壮夫重心骨(14)古人三走(15)摧捽(16)

我听说,大丈夫看重节操骨气,古人能做到失败三次也不泄气。

请君待旦事长鞭(17),他日还辕(18)秋律(19)

请你等到下一年的那个时辰挥起长鞭,趁秋天的大好时光驱车再来应试。

注释

(1)吴兴才人:这里指沈亚之。

(2)桃花满陌:落红铺满田间的路。

(3)紫丝竹:马鞭。

(4)骢马:青白色马。

(5)钱塘:旧县名,今并入杭州市。

(6)书笈:书箱。

(7)梵夹:佛经。

(8)宝矿:金银宝石。

(9)一叶:小船。

(10)拾材:选取人才。

(11)掷置:抛弃。

(12)解龙马:放走骢马。《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

(13)劳劳:体切宽慰的意思。

(14)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气为重。

(15)古人三走:《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三次为官,三次罢免;三次打仗,三次失败。后来辅助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用典故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

(16)摧捽:挫折。

(17)事长鞭:执鞭打马。事,使用。

(18)还辕:再来。辕,车。

(19)秋律:秋天。

创作背景

《送沈亚之歌》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元和六年(811年),沈亚之到京师应试。其时李贺适任职长安,与沈亚之以诗文会合,遂成益友。元和七年(812年)春,沈亚之“以书不中第”返乡,李贺写了这首诗为之送别。

文学赏析

沈亚之落第还家,李贺写诗进行宽慰,这本是一般性的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的切身之痛,对科举制的体察,所以发出愤激之词,痛斥主考官有眼无珠,在光天化日之下“掷置黄金解龙马”可谓是字字珠玑,铿锵有力。

此诗以七言歌行体写成,十六句三次换韵,形成四句一段的结构特征。

开头四句写沈亚之下第“出都”。因下第,怀才不遇,故曰“怨”。桃花千里红,固然写眼前景,亦以此反衬内心之悲。

次四句追写沈亚之初次应试入京的情景。五六二句极赞其“书”之精,诗意与“书不中第”相对应,以突现礼部选材之不公。七八二句谓沈亚之远涉烟波,怀“雄光宝矿”之才华,上献春卿。

再次四句写礼部官员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辨优劣,致使沈亚之下第,重入家门。这四句获得清人姚文夑的极度赞赏。

最后四句则寄予厚望,鼓励朋友振作精神他日再试。诗为送别之作,需要为落第之友着想,因而“携笈”二句表示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诗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画龙点睛。诗人慨叹沈亚之下第,其实就是慨叹自己下第,他慰勉沈亚之,也有自慰之意。

作者简介

李贺

李贺(诗鬼)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全唐诗》存诗5卷。有《昌谷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