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间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一声传语。
《祝英台近·挂轻帆》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二月。上片以景情反差的手法,反映了苏轼胸中的忧愁。下片写苏轼欲摆脱愁情而又无可奈何,只得从神话梦幻中去寻找慰藉。该词是一首“惜别”词,通过在水上的见闻、幻想,借历史神话以讽刺积贫积弱的宋王朝的现实,抒发了苏轼的忧民之情。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1)。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3)。断肠簇簇(4)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5)何处。
船帆轻挂,大桨急飞,过了一城又一城,到了严子陵垂钓的江滨。喝酒过度,必成病态,以至郁闷而精神空虚。只有依靠枕头,听那大桨发出的叫声可资慰藉,极为悲痛的断肠游子型的外任官苏轼,眼前闪现着的是丛列成行的云雾缭绕的山峰,烟雨重重笼罩的树林。回过头去看,桐庐县城在哪里呢?已经看不到了。
间离阻(6)。谁念萦损(7)襄王,何曾梦云雨(8)。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9),痴心犹自(10),倩人道(11)、一声传语(12)。
但是顷刻之间就要离开了,分别的愁绪更加使人变得憔悴。那就只有从朝云暮雨的巫山男女欢会的神话梦幻中寻求解脱。不论旧愁还是新欢,对山村的思念也没有了。不大可能再看到山村人了,但是对他们的痴情和思念没变。只有求别人带去一首词。
(1)钓台路:钓鱼台水路。钓台,指东汉.严子陵垂钓处,在浙江桐庐城西十五公里的富春江滨。
(2)攲枕:依靠枕头。
(3)鸣舻:发出叫声的大桨。
(4)簇簇:丛列成行的样子。
(5)孤城:指桐庐县城。
(6)间离阻:间:顷刻。离阻:分离,阻隔。
(7)萦损:愁思郁结而憔悴。
(8)云雨:比喻男女欢会。
(9)无由:没有办法。
(10)犹自:尚,依然是。
(11)倩人道:倩人:恳求别人。道:同“蹈”,赴。
(12)传语:把一方的话传到另一方。
熙宁六年(1073年)二月。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视察富阳、新城、风水洞、桐庐,过严陵濑(tǎ)后返回杭州,作该词哀叹民生的多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