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午倦梳头,风静帘钩,一窗花影拥香篝。试问别来多少恨?江水悠悠。
新燕语春秋,泪湿罗裯。何时重话水边楼?梦到天涯芳草暮,不见归舟。
《浪淘沙·日午倦梳头》是明末名妓郑如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离别后的愁苦,下片写盼望重逢的心愿。全词构思奇特新颖,用语通俗含蓄,情景交融,感情深重,颇能激动人心。
日午倦梳头(1),风静帘钩,一窗花影拥香篝(2)。试问别来多少恨?江水悠悠(3)。
正午由于心情不好而懒于梳头,没有风吹动帘钩,一窗花影拥抱着香笼。试问离别后有多少恨?江水悠悠。
新燕语春秋,泪湿罗裯(4)。何时重话水边楼(5)?梦到天涯芳草暮,不见归舟。
燕子鸣叫,泪水沾湿了锦被。什么时候能在相识的水边楼重聚?梦中魂到了天边芳草地,不见你归来。
(1)倦梳头:由于心情不好而懒于梳头。
(2)香篝:香笼。
(3)悠悠:遥远,无穷尽。
(4)罗裯:锦被。
(5)水边楼:指原先她(他)们相逢之地。
《浪淘沙·日午倦梳头》此词写春暮情人远出不归而泪湿罗裯的极度相思,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一说是作者写给友人的词篇。
《浪淘沙·日午倦梳头》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词。“日午倦梳头”开端,前两字点明时间,后三字写出百无聊赖的心情。古代妇女对梳头极为重视,实际就是梳妆打扮。连梳头也“倦”了,其心情不言可知。此时的环境“风静帘钩”,连一丝风也没有,显得静悄悄的。“一窗花影拥香篝”一句承上,只有那一窗花影来拥抱着香竹笼。一个“拥”字用得极为形象,既与上句的“静”字呼应,又反衬出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试问别来多少恨?江水悠悠”。这两句化用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李词用长江春水来作比,喻自己的愁无穷无尽,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怀念故国的情思。这首词用“江水悠悠”比喻词人的恨无穷无尽,同样是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思念情人的情思。词写至此,词人因花影而引起的离恨,可谓形容殆尽。
“新燕语春秋”,过片更深入一层,就写法上说,乃是宕开一笔。以“新燕”作为比兴,然而内容上仍是写别恨,与上片意脉相贯。做到疏落有致,引人入胜。用燕反衬人,燕子双双,呢喃梁间。“语春秋”指在美好的日子里活泼地鸣叫。而人却思念情人,转辗床上,以致泪水淌湿了被单。“何时重话水边楼?”这一问多么深情,也揭示了自己的内心活动。想当年在水边高楼上,两人情话绵绵,此种相聚何时才能重来。现实是如此无情,只有到梦中去寻找些安慰。
“梦到天涯芳草暮,不见归舟。”这结语不同凡响。女主人思念心切,在梦中等待到了日暮,只见芳草萋萋,但仍不见情人的归舟。回过头来再看看,女主人公因为思念情人,连时至中午也懒得梳头,整天沉浸在愁思中,白天得不到片刻安慰,只好寄相思于梦中,她想兴许在梦中能和情人会面,能得到暂时的欢乐,但是,梦见的是芳草天涯,不见归舟。这个煞尾,使伤感气氛得到更加有力的渲染,也使全词增强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上下片各用一个问句:“试问别来多少恨?”“何时重话水边楼?”表现词意的逐步深入,也描绘出女主人公的心情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绝望。如果联系作者的沦落青楼,其身世和愁恨则更值得人同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