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
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
红叶遍山隅,中右色朦胧。
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
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
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
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
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
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
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
《题西山红叶》是现代革命家陈毅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作者托物咏怀,以象征的手法,灵活的笔致,以红叶起兴又以红叶作比,把革命哲理和战斗豪情表现得明白流利,读来让人感物又感人。
《题西山红叶》这首诗,作者即景抒情,托物咏怀,以象征的手法,灵活的笔致,把革命哲理和战斗豪情表现得明白流利,读来让人感物又感人。
这首诗共分七节,每节五言四句,节节流转,层层生发,状物、言志、咏情,在跌宕起伏中向高潮推进。第一节开篇点题,用格言警句的形式把血与火的真理,表现得婉转清丽不乏劲力。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作者在这里又比又兴,以红叶起兴,又以红叶作比,用枫叶经霜打变红的现象,象征斗争见英雄的革命真理。就像他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红梅在隆冬到来时方见其傲霜英姿,鲲鹏展翅尚待雷霆万钧,这里的霜重色愈浓、斗争见英雄仍然是在申述作者的坚定信念,仍然是在一种动态的张力中执着地重复一个不变的主题,倾泻着一种永不褪色的战斗豪情。
第二节,作者引用了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但作者这里并不只是迷恋于红叶的色彩艳丽,而是从自然景物的欣赏走向哲理性的象征。作者睹物感怀,想到红叶的娇艳正是经历了严霜的袭击,它的抗暴特性和火红的丹心一起让作者受到触动。作者因此没有忘记周围的青绿,因为它也斗寒傲霜,和红叶抗暴共一家。它也同样真诚,显示自己的青翠本性。作者这里写了红叶又写青绿,不只是为了增加色彩对比,还有着更深的喻义。如果说青绿是以另一种真诚的方式把革命本色袒露出来,却有一种巧妆改扮的假红,披着红色的外衣,乱紫夺朱,迷惑人心。而那些躲在革命队伍中,立场不坚定的变节分子,左右不定的中间分子,以及阴险毒辣的两面派正是那些中右色朦胧的浅红与灰红。但它们往往以假乱真。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则是说只有那些不畏强暴,在西风凛冽的时候欢呼彻底红的人,才是真正的革命左派。他们保持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彻底的革命精神,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朦朦胧胧。如果说以上作者还是停留在冷静的分析和热烈的呼唤,那么下面则直接用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作者的赤胆忠心和鲜明的爱憎表露无遗。在他的《亡羊》诗中,作者就已表现了这样的思想:我亦厌淡红,恶其乱朱紫。对那些丧失原则没有坚定立场的变修变节者表现了极端的鄙弃,对那些夺朱乱紫、迷惑人心的假红更是厌恶透底。在《题西山红叶》中,这种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挥,并在两次往复中表现淋漓尽致。
作者把摘下的红叶放在书中珍藏起来,这是对红叶丹心的珍重,也是一种凝重的自信: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就像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一样,作者在这里仍然表现了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九摧不折的坚定信念。作者坚信真正的红叶具有历久弥真、永不褪色的秉性,真正的丹心绝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风尘的剥蚀不足以损其质地,历史的考察弥足以显其忠贞,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里有一份凝重,更有一份自豪,它或许是一种痛苦的表白,更是一种热烈的期盼和坚定的信念。即便红叶化入尘埃,但化作春泥更护花,它换来万紫千红的春天的到来,继续高扬其光华,红色未绝,丹心未消。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何等乐观的态度、感人的忠贞!
最后一节,进一步点明主旨,并把满怀豪情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推向高峰。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作者一连用了三个红字,把一场红色风暴渲染得似有铺天盖地之势,红色字眼伴随着红色情绪的扩张,红叶、红心、红世界相互漫延交织在一起,从而把作者的赤胆忠心和革命豪情表现到了极限。同时作者也预示了那些卖国贼、野心家、阴谋家的命运,他们必将在真正的红色面前,暴露真相,接受历史的审判。
这首诗主要是抓住红叶的特征,借物咏怀,以红叶起兴又以红叶作比,把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赤诚肝胆、战斗豪情以及具有启发性的革命哲理,都溶于一枚永不枯槁的红叶之中。似写景实抒情,似咏物实咏怀,高吟肺腑,寄意深远。
诗歌采用民歌形式又杂取古体,从不同的角度结构顺序又不失井然。作者采取流转晓畅的语言,让火红丹心浸润其色彩,让高风亮节的人格和掷地有声的真理主其身骨,读来使人受到深深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