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行山书怀

陈毅 〔近代〕 陈毅

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

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

仰望天一线,俯窥千仞壁。

外线雾飘浮,内线云层积。

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

溪流走山谷,千里赴无极。

清漳映垂柳,灌溉稻黍稷。

园田村舍景,无与江南异。

我行半中国,廿年不暖席。

五岭度三载,罗霄岁余寄。

武夷品新茶,仙霞曾游击。

突围到章贡,埋伏到九嶷。

黄山观云海,茅山竖战戟。

风驰万壑开,云卷千峰集。

殊多友姿态,林泉更幽僻。

此日见太行,险峻称第一。

我初入山来,麻田度良夕。

六年战平原,山居睡沉寂。

朝来启户牖,山光照四壁。

迎面仙人峰,侧观似飞骑。

又似南面朝,又似相让揖。

又似张锦屏,榜题挥彩笔。

又似三人会,俯首方对弈。

又似故友逢,抵掌谈昔昔。

众山齐南向,万马奔飞檄。

忽然一转折,昂首与天逼。

相看长不厌,万幻数难悉。

因念抗战中,华北阻寇骑。

平型雁门捷,阳堡显奇迹。

妙峰战北平,翼东敌逃逸。

大军出雄关,满蒙斧初劈。

东进抵渤海,齐鲁喜洋溢。

南进战苏皖,淮泗波涛激。

西征向郑洛,中原撑半壁。

江淮与河汉,四望红旗立。

南去海南岛,珠江风暴急。

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

决策赖延安,太行天下脊。

一九四二年,苦战破铁壁。

主力与民兵,敌军尽战栗。

始知不义战,厥功永难毕。

人心有向背,所到皆振臂。

政治尊民主,联合定大计。

经济重生产,首事减租息。

文化归大众,工农兵统一。

民间艺术源,提炼显神迹。

教条毒害多,新旧皆有弊。

惟在实践中,创造合实际。

请看解放区,人足家自给。

盗匪告肃清,乞丐无处觅。

稼墙与工商,生产事蓄积。

在在无贫乏,耕三而余一。

大同尚有期,小康已中的。

华夏五千年,治隆谁能匹?

以此言抗战,到处破强敌。

以此言建国,扫除苛政迹。

可怜顽固派,摩擦空费力。

可怜敌与伪,泥足危岌岌。

人民革命军,狂潮如卷席。

沛然谁能御?四海望宁一。

辛勤四年来,收功在近纪。

吁嗟乎!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

万年民旅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

山西在怀抱,河北置左肩。

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

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

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

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过太行山书怀》是现代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陈毅元帅为参加中共七大途径太行山,因身体不便暂住时期所写的杂言古体诗,陈毅元帅将在太行山休整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入诗,描述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也深深表达了诗人对太行的恋慕之情。

创作背景

一九四三年我抗日根据地,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战胜了严重困难的局面,更加发展壮大。“特别是整顿三风和发展生产这样两项工作,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效果,使我党在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两方面,立于不败之地”。在政权建设上普遍建立了“三三制”,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土地问题上实行了减租减息,还实行“精兵简政”、“拥政爱民”与“拥军优抗”运动,因此解放区“成为民主中国的模型,成为配合同盟国作战,驱逐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国人民的主要力量。”

陈毅同志奉命于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由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淮南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出发赴陕北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七大。沿途各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革命景象激动着诗人,在途经麻田镇时写下了这首光辉的诗篇。

文学赏析

《过太行山书怀》该诗是一篇吟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英雄史诗,也是诗人自己征战不歇的革命斗争生涯的忠实记录。在该诗中,作者用了大开大阖的手法,纵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战场的发展局面和抗日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把写景、抒情与政论三者结合起来,一气呵成,斐然成章,是一篇少见的咏写抗战史实的作品。全诗六节中,第一、三两节描绘了太行山奇峰林立、云雾缭绕、溪流潺潺、园田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幻景象;第二节回顾了自己投身革命以来,转战南北,廿年不暖席的光荣战斗历程;第四节回顾了抗战以来我党所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英勇奋战的史实,高度赞扬了抗日健儿在各个战场上四处出击、所闻、所历,描述了革命根据地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大好局面,高度评价了根据地军民的杰出贡献,嘲笑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掀起反共高潮的枉费心机,展示了四海望宁一、收功在近纪的胜利前景和美好未来;最后一节以无比的热情颂扬了党中央、毛主席建设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决策的英明正确,说明了天时、地利、人和再加英明正确的领导,是取得抗日战争和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

这些包括了自然景观,战争史实,个人战斗历程与解放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面貌的多方面内容,以作者过太行的所见、所想、所思、所议为串连引线,以作者对革命根据地的无比热爱和党中央、毛主席的深情颂扬为粘和剂,层次分明而流转通畅地交融为一个浑然统一的艺术整体,真可谓内容丰瞻,结构宏伟,大气磅礴。作品在整体结构方式上采取大开大阖的手法,以对太行山千崖万壑、奇异乡姿的自然美景的描绘起兴,以对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中国现代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结尾,各部分之间的起承转换也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第一节由太行山的转峡奇峰、云雾白雪写到清漳垂柳、田园村舍,结尾的无与江南异既是对太行风景的评价,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第二节对自己近20年南国征战的回想。第三节紧承第二节结尾处对太行山殊多雄姿态、险峻称第一的观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奇妙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太行山相看长不厌,万幻数难悉的雄伟姿态。第四节中,诗人想象的翅膀由自然之境的飞翔转而折向战火连天的大地,由万幻数难悉而因念抗战中取得的比之奇幻雄壮的自然景观更加壮丽万千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由第四节所回叙的敌我的不同战绩和战局的变化,顺理成章地又引出了第五节开头的人心有向背之叹和对解放区治隆谁能匹的辉煌成就的叙述与议论。最后一节,则紧承第五节结尾的辛勤百年来,收功在近纪,又回到太行山根据地的重要战略位置上来,并由根据地军民克敌制胜的条件赞颂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领导。全诗就这样笔走龙蛇,上下关联,左右盘桓,回环旋绕,诗意跌宕多姿,变化多样,而意韵却流贯通畅,一气呵成。

由于该诗的内容是记述作者过太行山的所见、所思及由此引起的对自己的革命历程和抗日军民光辉业绩的回想,所以全诗在写作手法上主要以敷陈直言的赋法为主,尤其是第一节对太行山自然景观的描绘,第二节对自身战斗历程的回想,第四、五两节对抗日军民抗日业绩和根据地建设的概述,主要都是直言其事、随物赋形、体物写志。

作者简介

陈毅

陈毅

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