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所思

骆宾王 〔唐代〕 骆宾王

九秋凉风肃,千里月华开。

圆光随露湛,碎影逐波来。

似霜明玉砌,如镜写珠胎。

晚色依关近,边声杂吹哀。

离居分照耀,怨绪共裴徊。

自绕南飞羽,空忝北堂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望月有所思》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前六句写清明、澄澈的月光和肃杀、凄凉的边地秋景,后六句寄情于明月,抒发思乡之情、羁旅之愁以及怀才不遇、未能实现抱负的心情。景清情哀,情寓景中,凄清悲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九秋(1)凉风(2),千里月华(3)开。

秋天凉风肃杀,月光普照千里。

圆光随露湛(4)碎影(5)逐波来。

月光跟随着浓重的露水,破碎的月影追逐着水波而来。

似霜明玉砌(6),如镜(7)珠胎(8)

月光如霜照在石阶上,又如镜般照耀让蚌怀上了明月珠。

晚色依关近,边声(9)杂吹哀。

边关夜幕降临,四周传来的乐声凄清哀怨。

离居(10)分照耀(11)怨绪(12)裴徊(13)

两地分居各对月光,哀怨愁苦的心绪弥漫徘徊。

自绕南飞羽(14),空忝北堂才(15)

来到这里成了无枝可栖的乌鹊,辜负了陆机―样的才华。

注释

(1)九秋:秋天九十日,故称九秋。

(2)肃:肃瑟。

(3)月华:月光。

(4)露湛:即湛露,浓重的露水。湛,浓重。

(5)碎影:被微波漾碎的月影。

(6)玉砌:用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墙壁、地面、台阶等物。

(7)写:即“泻”。

(8)珠胎:喻珠在蚌壳中,犹如怀胎。扬雄《羽猎赋》:“方都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因蚌珠明如月,称明月珠。故云明月入珠胎也。

(9)边声:边关羌管、胡茄、画角等乐声。

(10)离居:指征人思妇两地分居,无法相见。

(11)分照耀:月光分照两地,指不能和亲人团聚。

(12)怨绪:哀怨愁苦的心绪。

(13)裴徊:同“徘徊”。

(14)南飞羽:指乌鹊。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5)北堂才:指陆机的才思,此处借以自喻。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腩。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

创作背景

《望月有所思》这首诗约作于咸亨二年(671)秋诗人从军出征边塞期间。前一年,诗人立下“勒功思比宪,决策暗欺陈”(《咏怀古意上裴侍郎》)的志向,抱着“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从军行》)的决心,弃文就武,从军出征,想要保家卫国,同时也渴望建立功勋,改变自己怀才不遇的际遇。但征战并不顺利,唐军在大非川的惨败让诗人的满腔热血渐渐消退,只落得独处荒漠、孤寂凄凉的境况。于是家国之忧、思乡之情、羁旅之愁时时萦绕心间,此诗便是在这样复杂的情绪中产生的。

文学赏析

前六句主要写景状物,紧扣“望月”二字展开叙述。开头两句写秋天凉风肃杀,月光普照千里。点明季节为秋季,并概括出明月普照大地的特点。接下来四句,诗人展开浪漫想象,写月光跟随着浓重的露水,破碎的月影追逐着水波而来。月光如霜照在石阶上,如镜照耀让蚌怀上了明月珠。营造出澄澈、凄清的氛围,并始终不离月之“明”,手法巧妙。

后六句中,诗人困居边关,目睹明月照不尽离别人,此情此景已足够悲凉,然而周围又响起征人吹奏的哀歌,心中便更加愁苦,思乡之情不言而喻。于是诗意由景入情,照应题目中的“有所思”,表达了“离居分照耀,怨绪共裴徊”的思乡之情。另外,这里也暗含诗人对当初投笔从戎的悔意,如今流落荒漠、形单影只,如同无枝可栖的乌鹊,理想未能实现,辜负了满腹才华。

《望月有所思》这首诗写清明、澄澈的月光和肃杀、凄凉的边地秋景,抒发思乡之情、羁旅之愁以及怀才不遇、未能实现抱负的心情。景清情哀,情寓景中,凄清悲婉。

作者简介

骆宾王

骆宾王

唐代著名诗人

骆宾王(约626—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曌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