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端州郡斋壁》是宋代包拯创作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讲述包拯为官不屈不挠,一身正气的事迹。首联写为人处世之道;颔联进一步写为人处世之道是“直”;颈联写除暴安良;尾联写接受史书留下的教训,决不给后人留下耻笑的把柄。这首诗字字如钢,句句沥血,令后学振奋,令巧伪蒙羞。
清心为治本,直道(1)是身谋。
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
秀干(2)终成栋(3),精钢不作钩(4)。
优质的大树终成栋梁之材,柔韧的好钢也不愿枉道而行。
仓充(5)鼠雀(6)喜,草尽兔狐愁。
仓廪丰实那些鼠雀兔狐之辈可高兴了,如果没什么好处那些贪官污吏就发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7)来者(8)羞。
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教训,不要做出使后人蒙羞的事情吧!
(1)直道:正直之道。
(2)秀干:茂盛的树干,喻指优秀的人才。
(3)栋:屋中的正梁,此喻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4)不作钩:不作弯曲的钩子,意思是说不愿枉道而行。
(5)仓充:粮仓贮存充足。此喻引起腹心贪欲的财宝。
(6)鼠雀:指贪官污吏。
(7)贻:留给。
(8)来者:后人。
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出任端州知州。当时端州以产端砚(贡品)著名,历任端州地方官趁进贡之机,向砚工额外索取数十倍以中饱私囊。包拯到任后,严格规定只按进贡需要数额限额交纳,自己更“不持一砚”。端砚一事触发了作者的感慨,于是创作了《书端州郡斋壁》这首诗以抒发其刚直无邪,对贪官污吏憎恶如仇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