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张雨 〔元代〕 张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

瓦瓯篷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是元代张雨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是除夕夜在舟中思念亲人而作,“每逢佳节倍思亲”,用简明自然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无限亲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江梅的的(1)依茅舍,石濑(2)溅溅(3)玉沙(4)

江畔农家茅舍旁盛开着鲜艳的梅花,湍急的江水冲打着巨石溅起银白色的浪花。

瓦瓯篷(5)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6)

我漂泊异乡,在这简陋的船篷下送走旧日年华。请问那暮色中归巢等寒鸦:哪里是我亲人的家?

注释

(1)的的:鲜明的样子。

(2)石濑:石上急流。濑,湍急的水。

(3)溅溅:流水声。

(4)玉沙:指银白色的浪花。

(5)瓦瓯篷:一种简陋的船篷,形如瓦瓯。

(6)阿戎家:指亲人所在。阿戎,指堂弟,这是晋宋以来的习惯称呼。此处泛指近亲。

创作背景

《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此曲是除夕夜在舟中思念亲人而作。元朝泰定三年(1326)除夕之夜,曲家张雨路经江西玉山,在一艘破旧的小船上度过了新年。除夕之夜本是辞旧迎新家人团圆之时,可是作者却归家无望,依旧飘泊江上,望着暮色笼罩下的沿江景物,倍觉羁旅之苦,思亲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挥笔写下这支小令。

拼音版

chūnlái··tàidìngsānniánbǐngyínsuìchúshānzhōuzhōng

jiāngméimáoshèshílàijiānjiānshùshā

ōupéngsòngniánhuáwènchùāróngjiā

作者简介

张雨

张雨

元代诗文家、词曲家、书画家

张雨(1277—1346),早年名泽之,一名张天雨,又名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天雨、天宇、贞居子、贞居真人,别号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从师王寿衍,荐入京师,为翰林学士,书画、诗词均知名。晚年居于三茅观,修玄史,记历代道家高士。又作“黄篾楼”,储古籍图史。又于桥南作“藏书石室”,古书充栋。藏书印有“句曲外史”。惜在元末,藏书毁于战火。著有《出世集》《碧岩玄会录》《寻山志》《贞居集》《茅山志》等,散曲现存小令五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