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湓口放船归》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54岁时创作于东归江行途中的一首词。上阕首二句,点明了作者自己从湓口坐船而来,次两句,就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到了下阕,作者的心情转变了,变得低回沉郁起来。
此词咏词牌本意,通过写景表现出作者的闲情逸致,却又隐约地透露了无可奈何之情绪。
湓口(1)放船归,薄暮散花洲(2)宿。两岸白苹(3)红蓼(4),映一蓑新绿。
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
有沽酒(5)处便为家,菱(6)芡(7)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反正一年四季吃的东西不用愁。等夜宿一晚,第二天又乘风顺流,随意飘荡,不管是在江南还是江北。
(1)湓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
(2)散花洲:古战场。散花洲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
(3)白苹:蕨类植物,现代称为田字草、四叶菜,多年生浅水植物。
(4)红蓼:红蓼是长在岸边比较常见的植物。
(5)沽酒: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
(6)菱:水生植物。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7)芡:鸡头。
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得到伸展的空间,故常有较放纵轻佻的行为,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这首《好事近》,是陆游在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由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改任提举江南西路时所写。当时陆游54岁,在东归江行途中连写十多首《好事近》词,这首词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