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风雨

诗经 〔先秦〕 诗经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郑风·风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与久别的丈夫(或情人)重逢的诗。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长歌之。全诗三章,每章十六字,诗境单纯,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咏,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使达情更为充分,诗味更为深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风雨凄凄(2),鸡鸣喈喈(3)(4)见君子,云胡不夷(5)

风雨交加冷凄凄,鸡儿寻伴鸣叽叽。终于看见君子归,烦乱心绪怎不息?

风雨潇潇(6),鸡鸣胶胶(7)。既见君子,云胡不(8)

风狂雨骤声潇潇,鸡儿寻伴声胶胶。终于看见君子归,相思之病怎不消?

风雨如晦(9),鸡鸣不(10)。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连连天昏濛,鸡儿报晓鸣不停。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高兴?

注释

(1)郑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二十一篇。

(2)凄凄:寒凉。

(3)喈喈:鸡呼伴的叫声。

(4)既:已经。

(5)云胡不夷:云:语助词。胡:何,怎么,为什么。夷:平,指心情从焦虑到平静。一说同“怡”,喜悦。

(6)潇潇:形容风急雨骤。

(7)胶胶:或作“嘐嘐”,鸡呼伴的叫声。

(8)瘳: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

(9)如晦:如:而。晦(huì):昏暗,阴暗不明。

(10)已:停止。

创作背景

关于《郑风·风雨》这首诗的背景,古代学者多主张“思君子”说,而现代学者多主张“夫妻重逢”说或“喜见情人”说,认为此诗是一位女子等待丈夫或情人而作的。

文学赏析

《郑风·风雨》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大致上是说,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一位妻子正在焦急地等待外出的丈夫回来,灯花闪耀,她神色不安,时而从被里坐起看一看窗外,有无亲人那熟悉的身影。室外寒风苦雨,凄凄凉凉,又听到鸡鸣声声,更加打破了漫漫长夜的寂寥。

《郑风·风雨》全诗三章。第一章从感觉寒意写风雨,第二章从听觉来写风雨。风雨潇潇,即风雨急骤,急骤之貌从何而来,这对于独处于「小屋静「之下的盼归人而言,听到风雨声就可明了,风急雨骤,加之鸡鸣声声不息,扰乱着夜的清静,扰乱着女人的心境。最后终于在疾风暴雨中的看到丈夫回到了她的身旁,她那积思之病顿时痊愈了。百般相思,千般怅痛,万般怨恨,刹那间化作轻风流云而逝。

第三章,应该是黎明时分了。因为鸡叫三遍即天明。此诗三章,可以看作鸡叫三遍。按古代计时制度,一夜分五更,鸡从半夜起叫头遍,那时是三更时分,现在应该是五更时分了。「风雨如晦」,其意即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因此这当然是天明的时候了。透明时分,鸡叫三遍,丈夫回来了。这一章视觉、听觉一齐感受风雨之苦,渴盼之苦。虽然带进了一身寒气,但妻子仍然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跃上眉稍。

《郑风·风雨》此诗三章叠咏,诗境单纯。而艺术的辩证法恰恰在于愈单纯而愈丰富。从诗艺、诗旨看,《风雨》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蕴涵性的顷刻,包前启后。在情境的选择上,诗篇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而这一顷刻,正是最富于蕴涵性的顷刻。读者透过这位女子难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见她在「既见」之前,白日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间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情;也能想见在「既见」之后,夫妇间的「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融融之乐。以少许胜多许,以顷刻蕴过程,这是构思的巧妙。

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当此之时,最易勾起离情别绪。赋景之句,也确成写情之语。风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无聊;群鸡阵啼和怀人动荡之思;鸡守时而鸣与所期之人盼而不至,可谓契合无间,层层映衬。然而,正在这几乎绝望的凄风苦雨之时,怀人的女子竟意外地「既见」了久别的情郎;骤见之喜,欢欣之情,自可想见。而此时凄风苦雨中的群鸡乱鸣,也似成了煦风春雨时的群鸡欢唱了。这种情景反衬之法,恰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董斋诗话》)。这一手法,确实不唯见诸《小雅·采薇》,而是《诗经》中诗人的常用之法。

炼词申意,循序有进。诗篇的结构是单纯的,三章叠咏;诗人的易词写景却是讲究的,它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易词写景的这种微妙性,姚际恒《诗经通论》曾有精到的分析(见名家点评)。诗篇在易词申意的同时,对时态的运动和情态的发展,又有循序渐进的微妙表现。关于时态的渐进,姚氏说,「喈喈」为众声和,初鸣声尚微,但觉其众和耳。「胶胶」,同声高大也。三号以后,天将晓,相续不已矣。民间尚有「鸡鸣三遍天将明」之说;《风雨》的三章相叠,或许正是以此习惯规律为基础的。随着时态的发展,怀人女子「既见君子」时的心态也渐次有进。「云胡不夷」,以反诘句式,语气热烈,言其心情大悦;「云胡不瘳」,言积思之病,至此而愈,语气至深;末章「云胡不喜」,则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以至大声疾呼了。天气由夜晦而至晨晦,鸡鸣由声微而至声高,情感的变化则由乍见惊疑而至确信高呼。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