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人娇·或云赠朝云

苏轼 〔宋代〕 苏轼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殢人娇·或云赠朝云》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词人上片写了自己与侍妾朝云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下片主要回忆了美好的往昔之事。在这首词中,感情与宗教交织为一体,词人一方面说明自己对女色已不动心,一方面赞美朝云的美丽端庄和美好心肠,表达了对其的深厚感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2)。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3),更髻鬟生彩(4)。这些个,千生万生(5)只在。

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垢的状态。天女在维摩室中散花,室小无任何妨碍。红色口唇似用筷子点画,改变年少时的发髻形态显得更美。这些事,千辈子万辈子的情爱仍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6)。闲窗下、敛云凝黛(7)。明朝端午(8),待学纫兰为佩(9)。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热心事业及其胸怀,表现于情感和仪态上。在关闭的窗下,收拢头发,凝聚眉头。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编织兰草来佩带。探寻一首好词,要书写在裙带上。

注释

(1)朝云:苏轼侍妾,姓王,钱塘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纳,随苏轼南迁至惠州,绍圣三年(1096年)卒,年仅三十四岁。

(2)维摩境界:佛家清净无欲的境界。维摩,维摩诘的略称,佛教菩萨名,对佛法义理修养很深。

(3)箸点:用筷子点上一个圆点。箸,筷子。

(4)髻鬟生彩:形容头发式样美丽。

(5)千生万生:千辈子,万辈子;永远。

(6)著人情态:能打动人的情态。

(7)敛云凝黛:收拢云鬓,凝聚眉头;形容严肃端庄的姿态。

(8)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9)纫兰为佩:编织兰草来佩带。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五月四日。是时,东坡在惠州贬所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殢人娇·或云赠朝云》此词表示崇敬,祝她健康。

文学赏析

上片,词人描写了自己与朝云二人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词人贬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进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维摩清净无欲的境界。值得词人晚年自我欣慰。而朝云呢「空方丈、散花何碍。」她随词人南迁,仍年青貌美,陪伴词人度着贬谪生活。在「方丈」的小天地里学佛,且如同天女散花,与词人一同切磋佛教教义,终有助于词人成为维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此等描叙,不是词人的创作虚构,而是他「清净独居一年有半」的真实写照。朝云在他心中是位可爱的女性人物。所以朝云那「朱唇箸点,更髻鬟生菜」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仍在他笔下闪光。东坡表明他爱朝云胜于教徒爱教,够虔诚的了,只好又拿出佛教的轮回思想,「千生万生只在」,永远海誓山盟,铭刻于心,付诸诗文。

下片,回忆美好往昔,祝愿朝云来日健康。「好事心肠,着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曾记得,你那乐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业,你那「一生辛勤,万里随从」的宽阔胸怀,就表现在你的高洁的情感与媚人的仪态上。曾记得,「闲窗下」,挑灯伴读,学习佛经,又是那样的「敛云凝黛」,严肃之至,好不欢快。很快,词人从回忆的镜头中化出,回到面对面的梳妆台前。看「明朝端午」,万人欢庆传统佳节。在众多的活动中,词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学古人而「佩兰」。屈原在《离骚》中就赞赏「纫秋兰以为佩」的节日服饰。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给人以审美情趣,所以词人嘱咐朝云「待学纫为佩」,以此让朝云表现出高洁的形象。朝云只觉东坡对自己太好了。不过许多的诗文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长久的心愿便是要求东坡「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作为终身的记念。

《殢人娇·或云赠朝云》全词写词人对朝云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对待释迦牟尼那样虔诚的程度。涛涛夜话道家常,情思绵绵无尽期,诚可谓「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