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余韵》中的一套北曲,曲子通过描写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全曲风格沉郁悲怆,多次被选入教材。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1)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我从山间的松树和野草间戴着花挑着柴草走来,猛然一抬头才发现我又回到了南京。残败的军队还在将废的堡垒中驻守,瘦弱的老马肚子躺在空壕沟中。村落已经是一片萧条之景,城墙和古道在夕阳下互相映衬。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2)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3)几时逃。鸽翎(4)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那野火哟烧了一遍又一遍,守在孝陵旁的高大树木大多都烧焦了。山羊一群群跑来跑去,看守孝陵的老太监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满堂都是鸟的羽毛和粪便,台阶上全是枯枝败叶。又有谁来祭拜打扫呢?牧童连龙碑石的帽饰都给打碎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5)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6)。
(而那故宫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白玉柱全都倾倒了,红色泥墙坍塌了只剩下原来一半的高度,琉璃瓦碎的比完整的多,翠绿的翡翠窗棂所剩无几。丹墀中只剩下飞舞的燕雀常年上朝,宫门里长满了浓绿的蒿莱,还住着几个乞丐和饿死的流民。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7),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8)不闹,收酒旗重九(9)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我又来到秦淮河当年繁华的地方叩问,如今窗户上的纸已经破了迎着风瑟瑟作响,腐朽了的门外潮水一阵阵的拍打。当年让人眼神望断飘飘欲仙的地方的美女佳丽,如今在哪里演奏笙箫?端午节的夜晚河上没有了灯船的热闹,重阳节的日头市集上酒馆也关了顿显无聊。只剩下秦淮河上不变的飘摇的白鸟和滔滔流去的绿水。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但是已经没有闲人再去观赏游玩了。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你还记得跨过青溪的半里长桥吗?当年的旧红板一条都看不见了。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没有行人路过,夕阳落下冷冷清清,只剩下一颗柳树垂弯了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10)。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11);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走到当年曾经的庭院,哪里需要轻轻敲门?(门早就颓倒了)也不怕护院犬嗷嗷的向你叫,只剩下枯竭的废井和颓败的鸟巢和长满青苔的旧砖和瓦扉间枯死的杂草。亲手植下的花朵和柳枝,没人打理,如今已经可供砍柴了,这一堆黑灰,又是哪户人家的炉灶?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12)不姓王,莫愁湖(13)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14)。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15)换稿!诌(16)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我曾经见过南京早晨流莺在玉树间穿行歌唱,我曾经见过秦淮河边亭台上的芬芳在早春绽放,而谁又能想到这一切会消散得像冰雪融化那么彻底。我眼看着他大兴土木,我眼看着他大宴宾客,我眼看着他大厦倾塌!这爬满苔藓的碧绿瓦砾堆,我曾经在里面睡过风流觉,把这五十年兴盛衰亡都看在眼里。有名的乌衣巷不再姓王,莫愁湖边夜里真的鬼魂哭泣,凤凰台上只有猫头鹰栖息!曾经在残山上的梦境反而像是真实,旧日的心境难以忘却,不愿意相信这江山已经易主!只好作一首哀江南,将这悲伤的声音一直传唱到老去。
(1)秣陵:今江苏南京,秦朝称为秣陵。
(2)楸:一种高大的乔木。
(3)阿监:太监。
(4)翎:羽毛。
(5)丹墀:宫殿前红色的台阶以及台阶上的空地,这里指皇帝接见群臣的地方。
(6)饿殍:饿死的人。
(7)窗寮:泛指窗户。
(8)端阳:即端午节。
(9)重九:即重阳节。
(10)哰哰:象声词,形容犬吠声。
(11)采樵:砍柴。
(12)乌衣巷:位于南京东南,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士族在此居住。
(13)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古称横塘,相传美丽的少女莫愁在此投湖自尽。
(14)枭鸟:比喻恶人或逆子。
(15)舆图:疆域地图。
(16)诌:胡乱编造。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占领了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魏忠贤在南方的余党马士英和阮大铖拥立福王为帝,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王朝。福王登基以后,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他们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肆无忌惮地掠夺人民的财产。同时又迫害异己,党同伐异。南明只维持了一年。清军过河后,势如破竹,席卷了众多城镇,并攻陷了南京。虽然后来卢王、唐王、桂王又先后即位,但明朝气数已尽,大势已去,难挽颓势。《哀江南》为《桃花扇·余韵》中的最后一段套曲,展示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南明弘光一朝兴亡的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