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寺僧房

岑参 〔唐代〕 岑参

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

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

勤学翻知误,为官好欲慵。

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题山寺僧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联描写山寺的景色;颈联写作者的所思所感;尾联写诗人未见到僧人,下山归去。全诗笔致潇洒,一气贯注,山中疏野自然之景与诗人厌世思隐之情巧妙照应,意境幽淡,韵味深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

窗前摇曳着树木的影子,远处山峦的峰影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射在墙上。

野炉(1)风自(2),山(3)水能(4)

微风中香炉的火焰燃烧得正旺,山间的水磨在流水的冲击下舂着稻谷。

勤学(5)(6),为官好欲(7)

勤奋学习反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当官了却发现想要懒散厌倦。

高僧(8)不见,月出但闻钟。

高僧早已消失在暮色苍茫之中,月亮出来只听见寺里传来的阵阵钟声。

注释

(1)野炉:山寺门外摆放的石香炉。

(2)爇:燃烧,焚烧。

(3)碓:舂米谷的设备,这里指水碓,以山水为动力。

(4)舂:以杵臼槌捣去米谷的皮壳。

(5)翻:副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却”。

(6)误:错误之处。

(7)慵:懒散。

(8)暝:夜晚,晚上。

创作背景

至德二年(757),岑参自边地东归,诣凤翔肃宗行在所,经杜甫等人的推荐,授右拾遗。以其正直敢言,为权贵所忌,三月,转起居舍人,四月,出任虢州长史。不管官的品级高低,离开中央对岑参来说,总是仕途的不顺。岑参二十岁时,“献书阙下”,但是结果是“金尽裘敝,蹇而无成”(《感旧赋》)。其后交结的多是僧人、隐士,难免沾染佛家避世的思想。这首五言律诗即是岑参作于虢州(今河南灵宝)。

拼音版

shānsēngfáng

chuāngyǐngyáoqúnqiángyīnzàifēng

fēngruòshānduìshuǐnéngchōng

qínxuéfānzhīwèiguānhǎoyōng

gāosēngmíngjiànyuèchūdànwénzhōng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