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滕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醉落魄·述情》是北宋词人苏轼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酒酣清醒时回顾高朋晚宴的情景,平铺直叙,轻松自然。下片将情愁直抒胸臆,将词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表达地淋漓尽致。全词使用逆挽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在舟中回望引发的对别宴时的忆想,还有酒醉入梦梦再醒的惆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自己仕宦生活的伤感。
轻云微月,二更(2)酒醒船初发。孤城(3)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4),不记归时节。
云朵轻轻飘,月色微微亮,二更天时从酒醉中醒来,船刚开始出发。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记得喝酒时欢歌笑语的场面,不记得上船时的情景。
巾偏扇坠滕床滑(5),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6),常作东南别(7)。
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细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一觉醒来,梦中的幽静无人可倾述,此生的飘荡什么时候纔能休止呢?家住西南眉山,却经常向东南道别。
(1)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怨春风》《章台月》等。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2)二更:又称二鼓,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
(3)孤城:指京口,即古城(今江苏镇江),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4)记得歌时:元本、朱本、龙本、曹本作“记得歌时”,毛本作“公子佳人”。
(5)巾偏扇坠滕床滑: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滑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巾,指头巾。
(6)西南: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所以说“西南”。
(7)东南别:苏轼时任杭州通判,经常来往于镇江、丹阳、常州一带,所以说“东南别”。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春,苏轼在润州(今江苏省南部)等地赈灾救济饥荒,直到五月份饥荒灾情有了好转,词人才回到杭州,《醉落魄·述情》这一首词就是在苏轼从京口去杭州时,临行前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