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居庸关

徐兰 〔清代〕 徐兰

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出居庸关》是清代诗人徐兰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感情,真实准确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广大将士的矛盾心理状态。全诗用两个寻常的意象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用一个细微的动作来展示征人刹那间的内心活动,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将军(2)去必封侯(3),士卒何心肯逗留。

将军此去必定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升官封爵,这对于士卒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他们急于奔赴边地,无意逗留不前。

马后桃花马前雪,(4)争得(5)不回头。

而关内温暖美好,关外严寒可怖,士卒们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

注释

(1)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

(2)此:此字原缺,据诗意补出。

(3)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

(4)出:出字原缺,据《清诗别裁》补。

(5)争得:怎么能。争,同“怎”。

创作背景

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康熙帝第二次统兵亲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出居庸关》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

文学赏析

《出居庸关》此诗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感情。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此诗对士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士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徐兰是一个爱作惊人语的诗人,他在《归化城杂咏》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后骑解衣风柳下,前军堕指雪花中。”“奇绝”的“眼前语”的获得,归根结底便是因为诗人有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故能于唐人边塞诗之外开拓出新的境界。

关于此诗的题目,沈德潜《清诗别裁》改为《出关》,前两句则被改成“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从诗句本身说,首句写静,次句写动,对环境描写与氛围渲染的表现都相当成功。但“凭山”句将所出之“关”,明白写成了山海关,这与诗人此次随军出征的路线不合,是不应该当作徐兰的创作来欣赏的。

作者简介

徐兰

徐兰

清代诗人

徐兰(约1660—1730),字芬若,号芝仙,常熟(今属江苏)人。康熙二十年(1681)左右,入京为国子监生。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为幕僚随清宗室安郡王出塞,至归化城。雍正初,又随年羹尧征青海。雍正八年(1730)逝世。工诗,曾向王士禛学诗,但其诗风与士禛并不相同。他的诗绝大多数是边塞诗,这些诗或描绘塞外风光,或刻画征人情怀。构思、取境、遣词,往往出奇制胜,风格近似李贺。著有《出塞诗》一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