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此诗作于“甘露事变”之后,为诗人听闻“甘露四相”遭到杀害后追记之辞,诗人对正直士人的遇难表示出深切的悲哀。首联庆幸自己居官趁早引退,颔联咏“甘露四相”同日遭戮之事,颈联感叹当灾祸到来是来不及后悔的,尾联进一步说明见机引退的必要。全诗语言精练,用典精切。
祸福茫茫不可期(1),大都早退(2)似先知。
福祸是难以预测的,我当年离开长安有如先知一般。
当君白首同归(3)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我的老同僚们白头赴死之时,我正独自在香山上游览。
顾索素琴(4)应不暇,忆牵黄犬(5)定难追。
想像嵇康临死抚琴是来不及的,会怀念李斯牵黄犬追兔子的话吧。
麒麟作脯(6)龙为醢(7),何似泥中曳尾龟(8)。
身位重臣大宦而被人杀死,还不如作个老百姓自得其乐呢。
(1)期:预料。
(2)早退:提前隐退。
(3)白首同归:典出西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本意为白头时任然志趣相投,形容友谊长久。潘岳后来被害,与好友石崇共赴刑场再提此诗。此处指李训、王涯等重要官员被害。
(4)顾索素琴:典出《晋书·嵇康传》:“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此句是说朝中官员们被害仓促,都来不及像嵇康那样弹一曲《广陵散》。
(5)牵黄犬:典出《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后以“牵黄犬”喻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此句说朝中官员为求取功名利禄在京为官,招致杀身之祸而追悔莫及。
(6)脯:干肉片。
(7)醢:鱼肉等所制的酱。
(8)曳尾龟:曳尾涂中之龟。比喻甘贫贱而全身者。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题中“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是“甘露事变”发生当日,但此诗不是作于事变当天。诗人于题下自注云:“其日独游香山寺。”当是白居易在洛阳听闻甘露之变中长安城内宦官作乱,李训、王涯等重要官员遭到杀害后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