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封侯诗

崔骃 〔两汉〕 崔骃

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

被兕甲兮跨良马,挥长戟兮彀强弩。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安封侯诗》是东汉诗人崔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描写古代军人横戈跃马,驰骋沙场的英姿,赞颂了窦宪北伐的丰功伟绩和汉军将士的勇敢献身精神。该诗短小精悍,却以浓酣的笔墨,铺陈出铁马金戈的战场氛围,勾勒出跃马披甲,挽弩挥戟的汉军将士威武雄姿。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戎马(1)鸣兮金鼓(2)震,壮士激兮忘身命(3)

战马嘶鸣啊锣鼓声声震天响,勇士激愤啊舍身忘死斗志昂。

(4)(5)(6)兮跨良马,挥长(7)(8)(9)

身披着犀甲啊胯下骑着骏马,挥舞长戟啊拉满手中的强弓。

注释

(1)戎马:就是战马。

(2)金鼓:金指铜锣。古时两军打仗,以击鼓鸣锣作为进退的信号。

(3)忘身命:忘掉自己的身家性命。

(4)被:通“披”。

(5)兕:雄性的犀牛。

(6)甲:就是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打仗时穿在身上起护身的作用。

(7)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8)彀:把弓拉满就是彀。

(9)弩:就是弩弓,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

创作背景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窦固统兵破匈奴,夺得西域伊吾庐地。遣其麾下假司马班超平定南道。此后班超陆续降服西域三十六国,威名赫赫,坐镇西域,南道大安。在正面战场上,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89—91)大将军窦宪亲自统军北伐,出塞三千里,大破匈奴,穷追其残部。自此,南匈奴一心附汉,北匈奴远徙,塞上大靖,万里无烽烟。窦宪以功拜安封侯。在这场历史性的汉匈决战中,崔骃因佐幕于窦宪军中,随同出塞,目睹了大决战的壮伟场面,于是创作《安封侯诗》该诗。

拼音版

ānfēnghóushī

róngmíngjīnzhènzhuàngshìwàngshēnmìng

bèijiǎkuàliánghuīzhǎnggòuqiáng

作者简介

崔骃

崔骃

东汉大臣

崔骃(?—92),东汉涿郡安平人,字亭伯。崔篆孙。博学通经,善为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尝拟扬雄《解嘲》作《达旨》。和帝时窦宪为车骑将军,辟为掾。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不听。出为长岑长,不赴而归。明人辑有《崔亭伯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