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公元815年作者被贬赴任途中对其挚友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所作的深情回答。全诗结构严密紧凑,行文流畅,用典贴切自然,诗情厚重凝练,深切悲怨,动人心魄,感人肺腑,体现了作者与友人患难与共的真挚情谊。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3)千里又分歧。

被贬出京城十年后,我们二人同时接召赴京,却同时再被贬往边荒之地,同行千里渡过湘水后又不得不彼此分手了。

重临事异黄丞相(4)三黜(5)名惭柳士师(6)

我虽是再次充任连州刺史,却与西汉黄霸两任颍川太守截然不同,更是自叹不如三次被贬黜的柳下惠。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7)时。

想要归去的目光随着北归的大雁消失在天边,心中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

桂江(8)东过连山(9)下,相望长吟有所思(10)

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

注释

(1)连州:今广东连县(连州市)。

(2)柳柳州:柳宗元。

(3)湘:湘水(湘江),在湖南。

(4)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

(5)三黜:三贬。

(6)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柳下惠即展禽,春秋鲁人。居处曰柳下,死后谥号惠。

(7)断猿:形容猿声凄厉,闻之使人断肠。

(8)桂江:即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

(9)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10)有所思:古乐府篇名,汉歌十八曲之一,原诗本为情诗,这里用以喻指诗人与友人不忍离别的情状。

创作背景

刘禹锡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夏初。十年前他和他的挚友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被贬放湖湘远郡。是年正月刚得召还长安,时仅一月,因游玄都观,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怒权贵,又被排挤到更加荒远的岭南州郡去。而柳宗元这时也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柳宗元作《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赠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则是对柳宗元诗所作的回答。

拼音版

zàishòuliánzhōuzhìhéngyángchóuliǔliǔzhōuzèngbié

guóshíniántóngzhàoxiāngqiānyòufēn

chónglínshìhuángchéngxiàngsānchùmíngcánliǔshìshī

guībìngsuíhuíyànjìnchóuchángzhèngduànyuánshí

guìjiāngdōngguòliánshānxiàxiāngwàngchángyínyǒusuǒ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