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银筝旋品

苏轼 〔宋代〕 苏轼

银筝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

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减字木兰花·银筝旋品》是北宋文学家苏東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了与友人偶然相见的欢快场景,下片主要描绘了一幅欢歌狂舞的场面。全词内容积极乐观,突出了词人放逸的个性,表达了与友人不期而遇的愉悦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银筝(2)旋品。不用缠头(3)千尺锦。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

随即欣赏弹用银装饰的筝。不用大量的财物赏赐演奏者;不用花费而欣赏美好的演奏。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涌出,滔滔不绝。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闲愁。

为公少止。起舞属公(4)公莫(5)起。风里银山(6)。摆撼鱼龙(7)我自闲。

为了让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请您起舞。我是会像蓬莱仙岛三神山里的鱼龙在风里摆撼舞蹈的。

注释

(1)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2)银筝:以银装饰的筝,乐器。

(3)缠头:古时表演歌舞者把锦帛缠在头上作妆饰,称“缠头”;也指赠送给歌舞者的锦帛或财物。这里指赏给歌舞女郎的锦帛用以缠头。

(4)属公:嘱咐于您。

(5)公莫:指古时的“公莫舞”,即后世的巾舞。

(6)风里银山:指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三神山。蓬莱、方丈、瀛州。

(7)鱼龙:即:“鱼龙漫延”,亦作“鱼龙曼延”、“鱼龙漫衍”,是古代的一种幻术游戏,汉代由西域传入,为古时百戏杂耍名称。演出时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是猞猁之兽,曼延也是兽名。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银筝旋品》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九月。是时东坡以兵部尚书兼差充南郊卤簿使召还朝廷,九月九日,途至南都(今河南商丘)时,与友人王定国(名巩)恰巧相会,二人自彭城(徐州)分别已有十五年之久,为表达与友人不期而遇的愉悦心情,东坡于是作下了这首词。

文学赏析

上片描述词人与友人王定国在南都不期而遇的欢快情景。「银筝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词人自己拨动起银筝的调音「品」,确定音位后,便弹起乐曲来,用不着请歌舞艺人来表演送她们千尺锦帛作「缠头」装饰了。「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筝曲发出的奇妙乐响,有如泉水淙淙流淌的畅快思绪,一下子把两人相别十五年的闲愁全部衝洗乾净了。

下片写舞蹈,诚如《淮南子·本经训》所云:「心和欲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下片从上片的音乐快感过渡到欢歌狂舞,既自然,又真实,目睹着二人在相遇欢宴中種種心花怒放的衝动过程:「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大家为了国家朝廷整年的忙忙碌碌,不妨少事休息,相嘱一起来跳舞。于是,欣然跳起了「公莫舞」,两人手执着珍异动物模型摇摆踏跳,似乎幻觉在风里的三神山上,好像鱼龙变化、嗷水作雾,霎时化成八丈黄龙,出水遨遊,炫耀着日光。……在这般神仙境界中,他们内心的什么烦恼都忘怀了。「我自闲」,尤其是词人自己,全身心感到无比闲适、轻松、惬意、自在,他已完全放开了。有如他在知密州任时的「放意肆志」韵「超然」态度,所谓「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减字木兰花·银筝旋品》这首词全篇非常乐观、旷达、自适、自在的情趣抒写,并毫无物累、压抑、疲惫、伤感的格调韵致者,其实,正是词人「野性犹同纵壑鱼」的放逸个性的突出表现。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