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 〔唐代〕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作者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在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1)大河(2)通。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洛水与黄河相通。

寒树依微(3)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4)中。

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

孤村几岁临伊岸(5)一雁初晴下朔风(6)

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

为报洛桥(7)游宦侣(8)扁舟(9)不系与心同。

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注释

(1)豁:大洞,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

(2)大河:指黄河。

(3)依微:依稀,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4)乱流:指众多的河流。

(5)伊岸:伊水畔。《水经注·伊水》:“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6)一雁初晴下朔风:此句系化鲍照诗《日落望江寄荀丞》:“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

(7)洛桥: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

(8)游宦侣:在外地作官的朋友。

(9)扁舟:小船。《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舟,虚而遨游者也。”

创作背景

韦应物于大历八年(773)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去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大历九年(774)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遇见了过去在洛阳耐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这首七律名篇。

拼音版

gǒngluòzhōuxínghuángshìxiànliáoyǒu

jiāshuǐcāngshānxiàngdōngdōngnánshānhuōtōng

hánshùwēiyuǎntiānwàiyángmíngmièluànliúzhōng

cūnsuìlínànyànchūqíngxiàshuòfēng

wèibàoluòqiáoyóuhuànpiānzhōuxīntóng

作者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

唐代著名山水诗人

韦应物(737—791),字义博,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