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恩师的感激和踌躇满志的心境。前两句说自受知令狐楚以来,未有丝毫报效,感到惭愧,入幕原是为了干事,可是令狐楚先让他学习;后两句谓自己得到令狐楚亲自教诲写章奏,掌握了写作今体文的本领,胜过王祥之得宝刀与爵禄。全诗感情真挚深切,语言简洁凝练而意蕴悠长。
微意(2)何曾有一毫(3),空携笔砚奉龙韬(4)。
我得到您的指教却不曾有哪怕些许的报答,只能白白地拿着笔墨纸砚接受您的为文之法。
自蒙半夜传衣(5)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自从您传授给了我写章奏的方法之后,即使像王祥得到佩刀这样的事情也不能让我慕羡。
(1)谢书:为表达谢意的书信。
(2)微意:指自己报效恩师令狐楚之意。
(3)一毫:比喻极小或很少。
(4)龙韬:古代兵法《六韬》之一,泛指兵法战略、军机大事。六韬指文韬、武韬、虎韬、豹韬、龙韬和犬韬。
(5)传衣:谓传授师法或继承师业。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衣钵相传,作为传授佛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此指令狐楚秘授章奏之法。
(6)王祥佩刀:王祥是东汉末年琅邪临沂人,事继母朱夫人,以孝著称,隐居十年。魏徐州刺史吕虔召为别驾。吕虔有佩刀,工匠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佩此刀。吕虔以刀赠王祥。王祥以大功封万岁亭侯,迁太尉。入晋,拜太保。佩刀,佩在腰间的刀。古代男子服饰之一,佩之以示威武。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十一月,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请李商隐到幕府中做巡官。李商隐曾经跟堂叔学做古文,而当时官私文书皆尚今体,擅长今体是文士从政和升迁的必要条件。令狐楚是擅长写作,尤其以今体章奏驰誉士林的大家,他发现李商隐才学深厚,但不善于当时草书奏章常用的今体文,于是亲自指教李商隐和令狐绹一起学今体文,李商隐感激不已。《谢书》可能是李商隐落第之后再受令狐楚太原幕府之聘时为表达谢意而创作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