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

温庭筠 〔唐代〕 温庭筠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上片,一写环境清冷,表现主人公的凄凉寂寞,以环境映心境;二写环境华丽,妆扮浓艳,表现主人公的富贵,以环境衬托人的身份。下片写怨情,先用西施居吴思越的典故,略露寓意,已见主人公的愁和怨;再从主人公内心对环境的感受,将春恨之情写得幽怨不已。全词用丽辞渲染衬托怨情,情味深长,语言贴合温词造语精工、密丽浓艳的风格,写主人公的凄凉心境、怨恨之声、不满之情,将“春恨”表现得幽怨不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竹风轻动庭(1)冷,珠帘月上(2)玲珑影。

竹梢掠过石阶上,带来阵阵寒风,摇碎珠帘上玲珑的月光。

山枕(3)(4)秾妆(5)绿檀(6)金凤凰(7)

山枕隐去了她的浓妆,只看见绿檀枕端,画着一对描金的凤凰。

(8)愁黛浅,故国吴宫(9)远。

蛾眉淡淡地簇拥着忧伤,她虽身在吴宫,心儿却在遥远的故乡。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10)

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浓,画楼更漏声声敲打着她的无眠,无眠的情思里天边又泛起了晨光。

注释

(1)除:台阶。

(2)珠帘月上:是“月上珠帘”的倒装句。

(3)山枕:枕头形状如山。

(4)隐:隐没。又作凭依。

(5)秾妆:即浓妆。

(6)绿檀:指檀枕。

(7)金凤凰:指枕的纹饰。

(8)蛾:眉,犹言蛾眉。

(9)吴宫:吴地的宫阙。

(10)残点声:即漏壶滴水将尽的声音。表示天将明时,漏尽更残。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温庭筠与相国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关系很好,常出入于令狐馆中。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开,令狐绹大为不满。《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文学赏析

此词写春愁春恨。与温词中的人物身份大多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则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女子。词的上片仍从景物环境写起。这是一个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付林在轻柔的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婆娑的竹影使庭院变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珍珠帘子洒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玲珑斑驳的影子。随着月光的指引,方显现出倚凭山枕而卧的女主人公。与另一首同调之作《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所写“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的情景相似,这位倚枕而卧的女子留着“秾妆”,戴着凤凰金钗,隐约透露出她有所期盼的幽微心理。下片则将描写的笔触继续沿着女子的客颜妆饰,进而深入她的内心世界。一双用青黛描画的蛾眉,经过辗转无眠的煎熬已经变得颜色浅淡,眉宇间流溢着愁思,原来她思念的故土——吴国的宫殿已经十分遥远。至此,抒情主人公方显露她的庐山真面目:原来她是一个远离故国的宫女。这令读者联想起春秋末期被越王勾践作为政治诱饵献给吴王夫差的越国美女西施。词的末尾,又借拂晓前从画楼外传来的更漏残点之声,抒写女主人公缠绵无尽的春恨与愁情。

通观全词,山枕、秾妆、绿檀、金凤凰之类有关居处环境和容颜妆饰的描写,仍不脱脂粉气息,但竹风、审月、残点等景物意象的渲染烘托,则构筑了一个凄清幽微的艺术境界,用以抒写女主人公幽怨感伤之情,情致深婉,意境浑成。此词虽然写得是宫怨,但从主人公的怨恨声中,似乎还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现实的某些不满之情。

作者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