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孟浩然 〔唐代〕 孟浩然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初春之景,雪梅初暖,柳色淡绿;颔联点明游寺活动,同时表达对惠上人的称扬;颈联写诗人参偈听经后的感受;尾联写因受佛法洗涤,诗人尘俗之心应觉悟,但诗人因思乡之情、客子之愁,内心难以平静,也就难以真正觉悟,表现了诗人尘俗的烦恼忧愁和对清净佛界的向往之情。全诗用典颇多,语句通体对仗,细密严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梅花还带着雪,刚刚有些暖意,烟柳也才发青。

来窥童子(1)(2),得听法王(3)经。

陪着姚使君来听童子的颂歌,佛家的经书。

会理知无我(4)观空(5)厌有形。

领会了佛理才知道我是虚无的,领悟了空也就厌恶实体了。

迷心(6)应觉悟,客思未遑宁(7)

我迷惑的心应当觉悟,游子的思绪却还没有平和下来。

注释

(1)童子:经中尝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如世之童子。

(2)偈:又作伽陀、偈陀,意译偈颂、颂。系与诗之形式相同。一般以四句为一偈。

(3)法王:佛与法自在,称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曰:“我为法王,于法自在。”

(4)无我:我为“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但人身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因缘生,也无常一之我体,故无人我,无法我。

(5)观空:此处指”析空观“,于五音等法,观查分析,离其着心。

(6)迷心:迷惑之心。

(7)未遑宁:谓没有闲暇安息。遑,闲暇。

创作背景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可考。孟浩然一生的交游颇多,僧人为其重要的交游对象之一,他也喜好登游各种佛寺禅居。这首诗就是他陪着一位姚姓州郡长官一起拜访一位禅师后所作。

拼音版

péiyáoshǐ使jūnhuìshàngrénfáng

dàixuěméichūnuǎnhányānliǔshàngqīng

láikuītóngtīngwángjīng

huìzhīguānkōngyànyǒuxíng

xīnyìngjuéwèihuángníng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诗星)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