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江行

董士锡 〔清代〕 董士锡

水声咽,中夜兰桡暗发。残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杨手漫折,难结,轻帆一叶。离亭远,归路渐迷,千里沧波楚天阔。

除寒乍消歇。剩雾锁花魂,风砭诗骨。茫茫江草连云湿。怅绿树莺老,碧栏蜂瘦,空留樯燕似诉别,向人共愁绝。

重叠,浪堆雪。坐缥缈浮槎,烟外飞越。衔山一寸眉弯月,照枉渚疑镜,乱峰如发。扁舟独自,记旧梦,忍细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兰陵王·江行》是清代诗人董士锡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先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离别氛围,随后通过“残春”、“催暖送晴”等词,暗示时光流逝,春天即将逝去;中片继续描绘离别场景,展现出词人依依惜别、归路迷茫的情感,进一步强调时光易逝、离别匆匆的无奈与感伤;下片转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深地表达了词人对旧梦的追忆与对离别的不舍。全词情调凄清哀婉,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真可谓“多情伤离别”。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水声咽,中夜(1)兰桡(2)暗发。残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3)去偏急。垂杨手漫折,难结,轻帆一叶。离亭远,归路渐迷,千里沧波楚天阔。

水声呜咽,我半夜乘着兰舟悄悄出发了。凋残的春色还在,催来暖意,送去晴朗。九十日的春光偏偏去得这样急,垂杨被离人随手折下,送别后就难以再绾结回去了。一叶轻帆乘风去,离亭渐远了,回去的道路也渐迷失了,千里碧波与楚天相接,多么开阔。

除寒乍消歇。剩雾锁花魂,风(4)诗骨。茫茫江草连云湿。怅绿树莺老,碧栏蜂瘦,空留(6)燕似诉别,向人共愁绝。

残留的寒意刚刚消散,只剩下重雾锁着花朵的芳魂。寒风刺入诗人的瘦骨,乡上连着云天的茫茫烟草都湿润了。惆怅那绿树上的黄莺已老了,碧栏间的蜂儿都瘦了,空留下栖息在桅杆上的燕子,好像在倾诉着离别之情,都对着人一同陷入极度的忧愁中了。

重叠,浪堆雪。坐缥缈浮(7),烟外飞越。衔山一寸眉弯月,照枉渚(8)疑镜,乱峰如发。扁舟独自,记旧梦,忍细说?

重重叠叠,浪花翻滚,如雪堆积成坐在飘渺远去的浮槎上,向苍烟外飞度。衔在远山间的,是一寸如蛾眉般弯弯的月亮,照耀着弯曲的小舟,疑似明镜映照着纷乱的山峰,宛如发髻偏舟,独自前行。还记得从前的梦啊,但怎么忍心细说呢?

注释

(1)中夜:半夜。

(2)兰桡:兰舟,泛指装饰图案的船。桡:船桨,读若“饶”。

(3)韶光:春光。

(4)砭:刺。寒风刺骨。

(5)碧阑:碧绿色栅阑。

(6)樯:船桅杆。

(7)槎:船。

(8)枉渚:“枉”是汪水,汪水在湘中常德,注入沅水的小水湾,故称汪渚。

拼音版

lánlíngwáng··jiāngxíng

shuǐshēngyànzhōnglánráoàncánchūnzàicuīnuǎnsòngqíngjiǔshísháoguāngpiānchuíyángshǒumànzhénánjiéqīngfāntíngyuǎnguījiànqiāncāngchǔtiānkuò

chúhánzhàxiāoxiēshèngsuǒhuāhúnfēngbiānshīmángmángjiāngcǎoliányúnshī湿chàng绿shùyīnglǎolánfēngshòukōngliúqiángyànshìbiéxiàngréngòngchóujué

zhòngdiélàngduīxuězuòpiāomiǎocháyānwàifēiyuèxiánshāncùnméiwānyuèzhàowǎngzhǔjìngluànfēngbiǎnzhōujiùmèngrěnshuō

作者简介

董士锡

董士锡

清代文学家

董士锡(1782—1831), 字晋卿,一字损甫,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张惠言之甥。嘉庆十八年(1813)副贡,侯选直隶州州判。曾主通州紫琅书院,扬州广陵、泰州书院讲席。词得张惠言嫡传,有《齐物论斋词》。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