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全诗跌宕起伏,一气运转,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童稚(1)情亲四十(2)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与儿时旧友分别了四十年,此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
更为后会(3)知何地,忽漫(4)相逢是别筵(5)。
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
不分(6)桃花红胜锦,生憎(7)柳絮白于绵。
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剑南(8)春色还无赖(9),触忤(10)愁人到酒边。
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
(1)童稚:儿童,小孩。
(2)四十:一作“三十”。
(3)后会:后相会。
(4)忽漫:忽而,偶然。
(5)别筵:饯别的筵席。
(6)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一作“不忿”。
(7)生憎:犹言偏憎、最憎的意思。于:一作“如”。
(8)剑南:剑南道,唐朝置,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
(9)无赖:无聊。谓情绪因无依托而烦闷。
(10)触忤:冒犯。
《送路六侍御入朝》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前一年,杜甫因徐知道在成都叛变,避乱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这年正月,唐军收复幽燕,史朝义自缢身死。延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已经激化了的各类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动乱不宁的时局并未因此而真正平息。曾经因胜利而一度在杜甫心底燃起的欢快的火花,“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畅想,很快就破灭了。当时,杜甫有一些朋友由梓州回长安,他作诗送行,说道:“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自伤留滞,情见于词。这诗也是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