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吴道子画

苏轼 〔宋代〕 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王维吴道子画》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吴二人绘画艺术的观感及评价。开篇六句总叙吴、王二人之画,以下二十句分别评论吴画和王画,诗中对吴道子佛像壁画备极称誉,并有生动细致的描绘,做到了苏轼所要求的“求物之妙,如捕风系影”,以创作灵感和雄放的笔力驾驭了高超的表现技巧。诗中评论王维墨竹画,不但形容生动简炼,还给予更高的评价,认为王维表现了高洁的人品和画品,且与诗品一致。最后六句总评吴、王之画,认为吴是高明的画工,而王画则形神兼备,物与神游。全诗结构新颖,于整齐中见出变化之妙。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1)

到哪儿去寻访吴道子的画?普门和开元两座寺院的墙壁。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2)

开元寺有东塔,留存着王维绘画的手迹。

吾观画品(3)中,莫如二子尊。

我看古往今来的画家,没有谁比得上这两位先生尊贵的品级。

道子实雄放(4),浩如海波翻。

道子的画风实在雄奇奔放,浩浩荡荡如同海浪翻滚。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当他下笔时灵感像疾风骤雨,画笔未到处气势已先夺人。

亭亭(5)双林(6)间,彩晕(7)扶桑(8)(9)

在那高高的两棵娑罗树间,灿烂的朝阳从扶桑冉冉东升。

中有至人(10)寂灭(11),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12)

画中间有至高无上的佛祖,在讲说寂灭的教义是超脱死生。觉悟的信徒全都在悲哀哭泣,也有人手扪胸膛表示理解不深。

蛮君鬼伯千万万(13),相排竞进头如(14)

天竺的众多君长和千千万鬼王,互相拥挤争听佛法,像鼋一样拼命把头伸。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15)

摩诘本是一位可敬的老诗人,如佩香草诗风秀美芳芬。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16)

现在观看他的壁画,也像诗品一样朴美清淳。

祇园弟子(17)鹤骨(18)心如死灰(19)不复温。

画中的祇园弟子个个清瘦如仙鹤,内心枯寂宛若死灰不会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20)

门前的两丛竹子,霜雪般清劲竹节贯连着竹根。

交柯(21)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枝干交错,繁乱的叶子像在摇动,一一都能找到根源和经脉。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22)论。

吴先生的画虽然绝妙,还只能看作杰出的画工技艺超迈。

摩诘得之以象外(23)有如仙翮谢笼樊(24)

摩诘得到了物象内在的精神,就如仙鸟飞离樊笼超脱于形迹以外。

吾观二子皆神俊(25),又于维也敛衽(26)无间言(27)

我认为两人的画全都气势飞扬寓于神采,对于王维我尤其崇敬说不出一句异议的话来。

注释

(1)普门与开元:普门、开元,即普门寺和开元寺,都在凤翔。吴道子在两寺画有佛像,王维在开元寺画有墨竹。

(2)手痕:手迹,即谓开元寺的东塔上有王维的画。

(3)画品:画的品格、品评。

(4)雄放:奔放,豪放。

(5)亭亭:高高耸立。

(6)双林:吴道子画中所画的两株娑罗树。佛灭之前,曾在天竺国拘尸那城娑罗双林下说法。

(7)彩晕:五彩光华。

(8)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9)暾:太阳升起。

(10)至人:至高无上的人,指释迦牟尼佛。

(11)寂灭:佛家语,“涅槃”的意译,意谓超脱世间入于不生不灭之境。

(12)手自扪:以手捶胸,这是形容听者未解寂灭之意时的状态。

(13)蛮君鬼伯千万万:蛮君,天竺国的君王。《释迦谱》载释迦涅槃时,自“一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以至“一亿恒河沙贪色鬼魅,百亿恒河沙天诸婇女,千亿恒河沙诸地鬼王,十万亿恒河沙诸天王及四天王等”纷纷前来听说法。

(14)鼋: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此处形容信徒众头攒聚、伸长。

(15)佩芷袭芳荪:这是以美人佩带香草的形象来形容王维的诗风。佩、袭,穿戴。芷、荪,香草。

(16)清且敦:风格清秀而又浑朴。

(17)祇园弟子:佛徒。祇园是“祇树给孤独园”或“胜林给孤独园”的简称,位于印度西北的塞特马赫特。相传憍萨罗国给孤独长者从波斯国王子祇陀处购得此园,建筑精舍,献给释迦牟尼,作为居住弘法的场所。佛陀在此居住说法二十五年。

(18)鹤骨:形容佛徒的清瘦。

(19)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此处指佛门弟子六根清净断绝尘念,内心孤寂。

(20)雪节贯霜根:雪节、霜根,形容竹子内在的清劲品格,不单指其颜色。

(21)交柯:枝叶交叉。

(22)画工:指重视艺术技巧。

(23)象外:外部形象之外,指内在的精神实质,脱略形迹的悠远情韵。

(24)有如仙翮谢笼樊:以鸟飞离樊笼比喻王维画突破形似而获得神似。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谢,离开。笼樊(fán),鸟笼。

(25)神俊:精神饱满,气势飞扬。

(26)敛衽:整理衣襟,是表示尊敬的做法。

(27)无间言:完全同意。

创作背景

《王维吴道子画》这首诗是组诗《凤翔八观》之三,写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作凤翔府签判时,时年二十六岁。王维与吴道子并为唐代开元(713-741年)、天宝(742-756年)年间的有名画家,凤翔的普门与开元二寺的壁间,俱有二人的佛教画,诗人于游观二寺时见到王、吴二人的画,便写下这首诗。

拼音版

wángwéidàohuà

chùfǎng访huàménkāiyuán

kāiyuányǒudōngjiéliúshǒuhén

guānhuàpǐnzhōngèrzūn

dàoshíxióngfànghàohǎifān

dāngxiàshǒufēngkuàisuǒwèidàotūn

tíngtíngshuānglínjiāncǎiyūnsāngtūn

zhōngyǒuzhìréntánmièzhěbēizhěshǒumén

mánjūnguǐqiānwànwànxiāngpáijìngjìntóuyuán

jiéběnshīlǎopèizhǐfāngsūn

jīnguānhuàruòshīqīngqiědūn

yuánjìnxīnhuīwēn

ménqiánliǎngcóngzhúxuějiéguànshuānggēn

jiāoluàndòngshùjiēxúnyuán

shēngsuīmiàojuéyóuhuàgōnglùn

jiézhīxiàngwàiyǒuxiānxièlóngfán

guānèrjiēshénjùnyòuwéiliǎnrènjiànyán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