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华佗治病》是一个典故,选自《三国志》。此文通过华佗治病的故事,展现出其医术的高超与神奇。华佗在路上遇咽塞病人,听诊后指导其食特定食物引出蛇形病根,病人照做后,病症立即解除,验证了华佗的诊断无误。随后,华佗家中孩童仅凭车边悬挂的蛇便认出是自家父亲治过的病人,进一步体现了华佗治疗此类病症的经验丰富。全文不仅彰显出华佗医术的精湛,还通过细节描写,增添了故事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使人对华佗的医术留下深刻印象。
佗行道(5),见一人病咽塞(1),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2)往就(3)医。佗闻其呻吟,驻(4)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5)边有卖饼家,蒜齑(6)大酢(7),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8)。”
有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一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要吃东西却咽不下去,家里人正想要用车载着他去看病。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喝,病痛自然会好。”
即(9)如佗言,立吐蛇(10)一枚,县车边,欲造(11)佗。佗尚未还(12),小儿戏门前,逆(13)见,自相谓曰(14):“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他们马上照华佗所说的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想要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华佗的儿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地说:“你们像是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病”就是证明。”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15)此蛇辈约以十数。
病人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大约有几十条。
(1)塞:堵住,这里指寄生虫堵住喉咙。
(2)欲:将要。
(3)就:靠近。
(4)驻:停住车马,这里引申到停留。
(5)道:路。
(6)蒜齑:捣碎的大蒜,蒜泥。
(7)酢:同“醋”。
(8)去:除掉,去掉。
(9)即:立刻,马上。
(10)蛇:这里指一种外形像蛇的肠道寄生虫。
(11)造:到……去。
(12)还:返回。这里指回家。
(13)逆:迎面。
(14)自相谓曰:自言自语说。
(15)县:通“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