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再用前韵

苏轼 〔宋代〕 苏轼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南歌子·再用前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约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上片写苏轼旅途中冒雨赶路的辛劳以及归来后歇宿的情景,下片着重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 该词有较多的叙事成分,即事寓情,表现苏轼出旅行归来后轻松、欣慰的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带酒冲山雨,和衣(1)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2)蝴蝶、一身轻。

山中下雨我便冒雨去喝酒,傍晚天气晴好我便和衣而睡。不知道报时的钟鼓几时响起,酣睡梦中,我如蝴蝶一样欢乐畅快。

老去才都尽(3)归来计未成(4)求田问舍(5)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人老才尽,还无法实现归隐的志向。我经营家产惹得人们笑话,他们不知道我只想在湖边无泥的地方悠闲散步而已。

注释

(1)和衣:睡不解衣。

(2)栩然:是“栩栩然”的省文(见《齐物论》),相当于“翩翩然”,形容蝴蝶飞舞的样子。

(3)老去才都尽:来源于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guó)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此处反其意而用之。

(4)归来计未成:来源于郑谷《兴州江馆》:“向蜀还秦计未成,寒蛩(qióng)一夜绕床鸣。”

(5)求田问舍:指购买田地和房屋。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刘备曾对许汜(sì)“求田问舍”表示极度鄙视。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在凤翔通判任的苏轼赴长安(今西安),往岐山,过宝鸡,重游终南山,游途中遇到晴雨变化,苏轼由景生情写下《南歌子·再用前韵》该词。

文学赏析

《南歌子·再用前韵》本诗作者描写自己老来一事无成,并无大志,只想求田问舍置产安居,即使被一般英雄豪杰所取笑也毫不在意,自己就是偏爱在那没有泥泞的湖边沙路上,随意地散步行走。湖边沙路无泥,信步漫游,轻松舒适。

上阕描写旅途中冒雨赶路的辛劳以及归来后歇宿的情景。开头两句的叙述,除了写出天气变化,表示人已归来(由「钟鼓」所示)之外,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出旅途的极度疲劳。作者还写到他夜里或清晨做了一个梦:「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这显然是用典,而不是梦境的实录。其用意可能有两点:一是表示行旅生活(虽然是短暂的)结束后的一身轻松,二是表示自己具有源于老庄的淡泊功名的意识,因为庄周梦中化为蝴蝶,物我不分,是意味着超然物外的。

下阕着重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这两句反用或借用前人诗意,集中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但接着笔锋一转:「求田问舍笑豪英」。「求田问舍」,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笑豪英」,是说为英雄豪杰所耻笑,因为退隐等于放弃自己早年立下的报国的壮志。所以这句写出了作者进退两难的心情,尔后东坡在诗词中反复抒写这种情绪,表现了他对仕途和人生的一种文化思考,凤翔之作仅仅是初露端倪。末句说「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是因为凤翔有东湖的缘故,这是承上「归来」二字而言,又与开头写人、马在雨水泥泞中艰难跋涉的情景相呼应,表现出此次行役归来后轻松、欣慰的心情。

《南歌子·再用前韵》这首词有两个不同的特点:

(一)有较多的叙事成分。如上阕差不多都是叙事,与前两首重在描写与抒情不同。以现代的文学眼光来看,词体几乎是清一色的抒情诗,但这不是说不允许有叙事的成分,其实词中所谓的叙事也带有抒情性,借用古人的话来说,叫做「即事寓情」。

(二)较多地运用典故。词中用典,虽不自东坡始,而用典频率较高,东坡是始作俑者。《南歌子·再用前韵》这首令词语典、事典就用了四个。从总体上说,诗词作品中用典是一种艺术,如能运用得当,可以增加作品的思想容量,又可以使其显得典雅含蓄。

《南歌子·再用前韵》全词意境清朗空明,语言俊爽奇拔。不经意写来,意到语工,表现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志向。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