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帏,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馀,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啗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风赋》是战国末期文学家宋玉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篇文章以风为题材,分为四个层次。首先写宋玉与楚襄王间关于风的一段对话,提出庶人不能享受大王之风;接着描写风的性质和动态;再描写大王之雄风的性状,指出它“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醒,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最后描写庶人之雌风的性状,指出它“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不利于人。作品采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的对比描写,使大王奢侈豪华的生活和庶人贫穷悲惨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现象。通篇采用铺陈笔法,刻画风的动态十分细致。
楚襄王(1)游于兰台之宫(2),宋玉、景差(3)侍(4)。有风飒(5)然(15)而至,王乃披襟(6)而当之(7),曰:“快哉此风!寡人(8)所与庶人(9)共(10)者邪(11)?”宋玉对曰:“此独(12)大王之风耳,庶人(9)安(16)(13)得(14)而共(10)之!”
楚襄王在兰台宫游玩,由宋玉、景差陪同。一阵风飒飒吹来,楚襄王就敞开衣襟迎着吹来的清风说:“这风好爽快呵!这是我与百姓共同享受的吗?”宋玉回答道:“这只是大王享受的风,百姓怎么能与王共同享受它呢!”
王曰:“夫(29)风者,天地之气,溥(19)畅(20)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18)以为寡人(17)之风,岂(30)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21)句来(22)巢(23),空穴来(22)风。其(25)所托(26)者然(27),则风气殊(28)焉。”
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流动的空气,它普遍而畅通无阻地吹送过来,不分贵贱高下,都能吹到。现在你却认为只有我才能享受它,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答道。“我听老师说,枳树弯曲多叉,就容易招引鸟来作窝。有空洞的地方,风就会吹过来。由于所依托的环境条件不同,风的气势也就不同了。”
王曰:“夫(35)风始(36)安(37)(31)生哉?”宋玉对曰:“夫(35)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38)溪谷(39),盛怒(40)于土囊之口。缘(41)泰山(42)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43)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44),回穴(45)错迕。蹶石伐木(46),梢杀林莽。至其(33)将衰也,被(65)丽披离(61),冲孔(47)动楗,眴焕粲烂,离(61)散转移(48)。故其(33)清凉雄风,则飘举(49)升降(50)。乘凌(51)高城(52),入于深宫(53)。邸华(54)叶而振(55)气,徘徊于桂(56)椒之间,翱翔(57)于激水(58)之上。将击芙蓉之精(59)。猎(60)蕙草,离(61)秦蘅(62),概(63)新夷(64),被(65)荑杨,回穴(45)冲陵,萧条众芳(67)。然(34)后徜徉中庭(68),北上玉堂(69),跻于罗帏,经于洞房(70),乃得(32)为大王之风也。故其(33)风中人状,直(71)憯凄惏栗(72),清凉增(73)欷。清清泠泠,愈病(74)析酲,发明耳目(75),宁体便人(76)。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楚襄王问道:“那风,最初是从哪里生成的呢?”宋玉答道:“风在大地上生成的,从青翠小草尖上兴起,逐渐扩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着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风往来不定,形成撞击物体的声音;风势迅疾飘扬,犹如怒火飞腾,风声如雷,风势交错相杂。飞砂走石,大风摧树折木,冲击森林原野。等蓟风势逐渐平息下来,风力微弱,四面散开,只能透进小孔,摇动门栓了。风定尘息之后,景物显得鲜明灿烂,微风渐渐向四面飘散。所以使人感到清凉舒畅的雄风,就飘动升降,凌越高高的城墙,进入深深的王宫。它吹动花草,散发香气,在桂树和椒树之间往来回旋,在疾流的水徊上缓缓飞翔。于是风吹拂水上的荷花,掠过蕙草,分开秦蘅,吹平新夷,覆盖在初生的草木之上,它急剧回旋冲击山陵,致使各种芳草香花凋零殆尽。然后风就在院子里徘徊,向北吹进宫室,上升到丝织的帷帐里,进入深邃的内室,这才成为大王的风了。所以那种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简直凄凉、寒冷得很,清凉的冷风使人为之感叹。清清凉凉的,既能治病,又可解酒,使人耳聪目明,身心安宁,这就是所说的唯大王所有的雄风呀!”
王曰:“善哉论事(85)!夫(82)庶人(77)之风,岂(86)可闻乎?”宋玉对曰:“夫(82)庶人(77)之风,塕然(81)起于穷巷(87)之间,堀堁扬尘,勃郁(88)烦冤(89),冲孔(83)袭(90)门。动沙堁(91),吹死灰(92),骇(93)溷浊,扬腐馀,邪(78)薄入瓮牖,至于室庐(95)。故其(80)风中人状,直(84)憞溷郁邑(96),殴温致湿(97),中心(98)惨怛,生病造热(99)。中唇(100)为胗,得(79)目为蔑,啗齰嗽获,死生不卒(102)。此所谓庶人(77)之雌风也。”
楚襄王说。“你对这件事解说论述得太好了!那么老百姓的风,是不是也可以说给我听听呢?”宋玉回答说:“老百姓的风是从冷落偏僻的小巷中忽然刮起来的,扬起的尘土,烦躁愤懑地回旋盘转,冲击空隙,侵入门户。刮起尘沙,吹散灰堆,搅起污秽肮脏的东西,扬起腐烂的垃圾,歪歪斜斜逼近用破瓮口做的窗户,一直吹到百姓住的草屋里。所以那种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简直令人心烦意乱,忧郁苦闷,受到闷热之气,得了湿病,使人内心愁昔,生病发烧。风吹到嘴唇上就生唇疮,吹刭眼睛上就使得眼睛红肿,受风得病后使人嘴巴抽搐,咬牙吮咂、大叫,陷于半死不活状态。这就是所讲的老百姓的雌风呀。”
(1)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周赧王十七年至五十二年(前298—前263)在位。
(2)兰台之宫:朝廷收藏典籍、收罗文士之所,也为楚王冶游之处,在郢都以东,汉北云梦之西。
(3)景差:楚大夫,《汉书·古今人表》作“景磋”。差,“磋”之省借。
(4)侍:站立左右侍候,这里指随从。
(5)飒:风声。
(6)披襟:敞开衣襟。
(7)当之:迎着风。当,对着、面对。
(8)寡人:古代君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9)庶人:众人,指人民。
(10)共:指共同享有。
(11)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12)独:唯独,只是。
(13)安:疑问代词,怎么。
(14)得:得以,能够。
(15)然:如此、这样。
(16)安:怎样。
(17)寡人:古代君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18)独:唯独,只是。
(19)溥:通“普”,普遍。
(20)畅:畅通。
(21)枳:一种落叶小乔木,也称枸橘,枝条弯曲,有刺。
(22)来:招致。
(23)巢:用作动词,筑巢。
(24)空穴来风:有洞穴的地方就有风进来。空穴,连绵词,即孔穴。
(25)其:指“鸟巢”和“风”。
(26)托:依靠、凭借。
(27)然:如此、这样。
(28)殊:异、不同。
(29)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30)岂:通“其”,表示期望。
(31)安:疑问代词,怎么。
(32)得:得以,能够。
(33)其:指“鸟巢”和“风”。
(34)然:如此、这样。
(35)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36)始:开始、最初。
(37)安:怎样。
(38)侵淫:渐渐进入。
(39)溪谷:山谷。
(40)盛怒:暴怒,形容风势猛烈。
(41)缘:沿着。
(42)泰山:大山。泰,通“太”。
(43)飘忽:往来不定的样子,此处形容风很大。
(44)雷声:言风声如雷。
(45)回穴:风向不定,疾速回荡。
(46)伐木:摧断树木。
(47)冲孔:冲进孔穴。
(48)离散转移:形容微风向四处飘散的样子。
(49)飘举:飘飞、飘动的意思。
(50)升降:偏义复词,“升”意。
(51)乘凌:上升。乘,升。
(52)高城:高大的城垣。
(53)深宫:深邃的宫苑。
(54)华:同“花”。
(55)振:摇动、振荡。
(56)桂:桂树,一种香木。
(57)翱翔:形容风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回旋。
(58)激水:激荡的流水,犹言急水。
(59)芙蓉之精:芙蓉的花朵。精,通“菁”,即华(花)。
(60)猎:通“躐”,践踏,此处为吹掠之意。
(61)离:经历。《史记·苏秦列传》张守节《正义》:“离,历也。”
(62)秦蘅:本产于秦地(今天水一带)的一种杜衡。
(63)概: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此处为吹平意。
(64)新夷:即“辛夷”,又名“留夷”,一种香草。
(65)被:覆盖,此处为掠过之意。
(66)回穴冲陵:回旋于洞穴之中,冲激于陵陆之上。冲,冲撞;陵,通“凌”,侵犯。
(67)萧条众芳:使各种香花香草凋零衰败。萧条在此处用为动词。
(68)中庭:庭院之中。一说即位置居中的庭院。
(69)玉堂:玉饰的殿堂,亦为殿堂的美称。
(70)洞房:指宫殿中深邃的内室。洞,深。
(71)直:特意,特别。
(72)惏栗:寒冷的样子。
(73)增:通“层”,重复、反复。
(74)愈病:治好病。
(75)发明耳目:使耳目清明。发,开;明,使之明亮。
(76)宁体便人:使身体安宁舒适。
(77)庶人:众人,指人民。
(78)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79)得:得以,能够。
(80)其:指“鸟巢”和“风”。
(81)然:如此、这样。
(82)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83)冲孔:冲进孔穴。
(84)直:特意,特别。
(85)论事:分析事理。
(86)岂:通“其”,表示期望。
(87)穷巷:偏僻小巷。
(88)勃郁:抑郁不平。
(89)烦冤:烦躁愤懑。
(90)袭:入。
(91)沙堁:沙尘,沙土。
(92)死灰:冷却的灰烬。
(93)骇:惊起。此处为搅动之意。
(94)邪薄:指风从旁侵入。邪,通“斜”;薄,迫近。
(95)室庐:指庶人所居住的简陋小屋。庐,草屋。
(96)郁邑:忧闷。
(97)殴温致湿:驱来温湿之气,使人得湿病。殴,通“驱”。
(98)中心:即心中。
(99)造热:得热病。
(100)中唇:吹到人的嘴唇上。
(101)得目为蔑:吹进眼里就得眼病。
(102)死生不卒:不死不活。此言中风后的状态。生,活下来,指病愈;卒,通“猝”,仓卒,比较快地。
襄王的父亲怀王昏庸无能、刚愎自用,他听信谗言,疏远贤臣,拒谏饰非,始而为秦使张仪的花言巧语所惑,背齐联秦,继而轻举妄动大举伐秦,丧师失地,最后为秦昭王所诱,客死于异国。襄王继位后,不仅没有改弦更张,远小人而亲贤能,反而变本加厉,至于忘记君国大仇,与秦联姻结好,其腐朽愚昧有甚于怀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怀王于顷襄王三年客死于秦后,“襄王七年,楚迎妇于秦,秦楚复平。”“十四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于鄢。”“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败,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于此可见楚襄王不思振作、与杀父仇人握手言欢终于惨败以至割地迁都等种种衰败之状。楚国的国势虽然日趋式微,可是作为国君的襄王却沉湎于骄奢淫佚的生活中。他带着侍臣们到处游赏,或登高唐之台,或游云梦之浦,想入非非,乐而忘返(见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襄王如此追求享受而置国家衰败于不顾,身为侍臣的宋玉感到忧虑,于是便借风为题,写了这篇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