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元好问 〔金代〕 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风吕梁千仞,壮风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是金末元初元好问的作品,这是一首抒发情怀之作。词中通过描写三门津的雄奇壮丽,让词人对大自然的美好和黄河的气势磅礴有感而生,其间也寓托了词人在国家危难之秋,以力挽狂澜为己任的自豪和自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黄河九天上,人鬼(1)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风吕梁千仞,壮风钱塘八月(2),直下洗尘寰(3)。万象入横(4),依旧一峰(5)闲。

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危巢(6),双(7)过,(8)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10)强射,有力障狂澜(11)。唤取骑鲸客(12)(13)鼓过银山(14)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注释

(1)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

(2)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3)尘寰:尘世。

(4)溃:洪水旁决日溃。

(5)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6)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语出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

(7)鹄:水鸟名,俗称天鹅。

(8)杳:此指高远。

(9)秘神奸: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

(10)佽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

(11)障狂澜: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12)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13)挝:敲击。

(14)银山:代指涛头。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万叠银山寒浪起”。

拼音版

shuǐdiàotóu··sānménjīn

huángjiǔtiānshàngrénguǐkànzhòngguānzhǎngfēngjuǎngāolàngfēiguānghánjùnfēngliángqiānrènzhuàngfēngqiántángyuèzhíxiàchénhuánwànxiànghéngkuìjiùfēngxián

yǎngwēicháoshuāngguòyǎonánpānrénjiānxiǎnyòngwànshénjiānyòngránxiàzhàowèifēiqiángshèyǒuzhàngkuánglánhuànjīngguòyínshān

作者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