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寓洛南村舍》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旅居在外,正逢清明时节,所见的人事和景象,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思念的情怀。
村落清明近,秋千(1)稚女夸。
乡村中清明节即将临近,荡秋千的少女人人争夸。
春阴妨柳絮(2),月黑见梨花(3)。
春天阴雨柳絮难以飞起,夜色昏黑也能看见梨花。
白鸟(4)窥鱼网,青帘(5)认酒家。
雪白的鸟儿窥视着鱼网,青帘飘飘那是卖酒人家。
幽栖(6)虽自适(7),交友在京华(8)。
幽居闲静虽然自得安适,终难忘好朋友住在京华。
(1)秋千:唐代时俗,女孩子在清明节时作打秋千游戏。杜甫《清明》中有“万里秋千习俗同”的诗句。
(2)春阴妨柳絮:“春阴”句:柳絮在晴天有风时到处飘飞,天气阴时难以飞扬。
(3)见梨花:由于梨花是白色,所以黑夜里也能看见。
(4)白鸟:指鹭鸳之类的鸟,白色,喜吃鱼,因此窥视鱼网。
(5)青帘:青布幌子,是酒家的市招。
(6)幽栖:幽静闲居。
(7)自适:自得舒适。
(8)京华:指京城。
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九中言:“(郑)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这个特点在这首诗歌中有着较为典型的表现。这首诗写于诗人客居于洛南乡村时,对富有乡村情趣的生活作了生动的描写,颇有亲切之感。
开笔点写的村落,就是题中旅窝的洛南村舍,正因为是村舍,因此看见的人、事均有乡间的特色,所写的景象也是乡间的景象。此时正是清明节近,所以诗中所描写的景象也均打上了初春的印迹。这样,此诗就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令特点。临近清明佳节,春风荡漾,恰好是少女荡秋千游戏的大好时节,清明节打秋千是当时的一种习俗。诗中的“稚女夸”三字表现出女孩子们争玩秋千的热闹情景,而一个“夸”字,那嬉戏,那追逐,那热闹场景便描绘得生动传神。同时,也可想见到她们轻盈娇健的身影,飘然欲飞的舞姿。
第三句是诗人见到的一个特别景致。柳絮随风飘飞是春天常见的现象,也是诗人们经常歌咏的对象。而诗人所见的却是柳絮不飞、杨花不起,经诗人琢磨之后方才悟出其中的道理,原来是由于天气阴湿的缘故。所以诗人用一个“妨”字真实地写出其中的道理,这里也表现出诗人的心情。第四句是写诗人晚间所见。这句生动别致,颇为传神。乡村黑夜,野阔天低,借着星星的微光能见得出白色梨花。这一“黑”一“白”更相映成趣,诗味盎然。如果说这四句诗是诗人第一天游此村映入眼帘的景象,那么,五、六句便应当是第二天游览所见,或者是第一天所见景物的补充。“白鸟窥鱼网”,这句说村外有一条小溪,小溪上经常有渔人张网捕鱼。在晾晒鱼网之际,一些白色水鸟,飞来街觅网上的小鱼,这意境真可堪称一幅优美的图画。诗人用一个“窥”字准确地写出了白鸟的情态,使得这幅平淡的画面顿时活跃起来。第六句又写了诗人在漫游水边之时,举目远眺,发现有一张青色酒旗在迎风飘飞。这样,沙地上有晾晒的鱼网和窥伺鱼网的白鸟,上空有酒蚝在飘扬,上下相映,构思巧妙。
从首联至此,一个在乡村的前前后后边散步边忘情欣赏的诗人形象赫然呈现。同时,诗人也通过村落、秋千、柳絮、梨花、白鸟、鱼网、青帘等景致,展示了一幅清明时节浓郁的乡野情调的风俗画。诗歌至此,诗人似都在作静态、客观的描述,但通过“夸”、“妨”、“见”、“窥”、“认”等字词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这乡村生活的一草一木的热爱,并深深地沉醉其中。
上六句是诗人所见,后两句是诗人所想。最后,诗人才直接表露了心迹,“幽栖”在这景致宜人的乡村,远离了尘嚣与纷扰,自然会感到心境恬适,但是心中仍然时时想念着在京中的至交好友。“虽”字表明诗人觉得洛南的风光如此之美,自己实在不能专美,而应该让在京城中的朋友也来此享受一番。诗文就在这向上的情调中结束了。
这首诗的格调清婉、淡雅而不失真切,画面的选择也颇见匠心,写景与抒情的结合十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