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甘露寺多景楼。天下之殊景也。甲寅仲冬。余同孙巨源。王正仲参会于此。有胡琴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时英秀。景之秀。妓之妙。真为希遇。饮阑。巨源请于余曰。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余作此词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公元1074年仲冬,东坡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现江苏镇江市),与孙巨源、王正仲甘露寺多景楼集会。席间有色艺俱佳的官妓胡琴相伴,周围是晚霞夕照中愈显奇丽的美景,于是孙巨源请东坡临景填词。东坡应约写下了这首《采桑子》。
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下片官妓技艺高超,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
润州甘露寺多景楼。天下之殊景也。甲寅仲冬。余同孙巨源。王正仲参会于此。有胡琴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时英秀。景之秀。妓之妙。真为希遇。饮阑。巨源请于余曰。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余作此词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1)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本来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楼中。同在他乡同举杯,故友又重逢。回首当年相知,惺惺相惜成一笑,功业无成转头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3),细捻轻拢(4)。醉脸春融(5),斜照(6)江天一抹红。
且停杯,侧耳听——琵琶声声诉衷情。细细地捻,轻轻地拢,醉了琵琶女,一脸春融融;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
(1)多景楼:北固山后峰、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2)樽酒:举杯饮酒。“樽”同“尊”。
(3)琵琶语:指歌妓所弹琵琶能传达感情如言语。唐白居易《琵琶行》:“今朝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4)细捻轻拢:演奏琵琶指法。捻指揉弦,拢指按弦。语本白居易《琵琶行》。
(5)醉脸春融:酒后醉意,泛上脸面,好像有融融春意。
(6)斜照:将要落山的太阳照着。
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从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一路上,不断与朋友聚会,饮酒赋诗,非常痛快。行到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洙(字:巨源)相遇,据《东坡词》引《本事集》云,这次他们又约上王存(字:正仲),同登多景楼,座中还有官妓胡琴弹曲助酒。孙洙对苏轼说:“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苏轼欣然命笔,做成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