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陈草庵(1245—1330),名英,字彦卿,号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监察御史,中丞等职。现存小令二十六首。
刘庭信(生卒年不详),元代益都人,原名廷玉,排行第五,身高而黑,人称“黑刘五”,为南台御史刘廷翰的族弟。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公元1300年前后,卒于公元1370年左右。他天性聪明,超出常人。虽然出身于公卿世家,但一生落魄不羁,不求仕途,混迹于市井歌舞酒肆之间,工于填词作曲。所作散曲今存小令39首,套数7首,收入《太平乐府》、《盛世新声》、《词林摘艳》、《乐府群珠》等曲集中。作品以闺情、闺怨为主,多写旷男怨女、密约偷情、秦楼楚馆、调笑风情等内容,颇具婉约柔媚风格。
李致远(生卒年不详),字致远。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根据元代仇远《金渊集》卷二《和李致远君深秀才》诗,以为李致远为溧阳(今属江苏省)人,当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但因穷忘忧,孤傲清高。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明代臧晋叔《元曲选》中《还牢末》杂剧署名李致远。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词“如玉匣昆吾”。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数四套。
龚璛(1266—1331),字子敬,号谷阳生,高邮人。龚卿潗之子,与戴表元、仇远等人友好。有《存悔斋稿》。
滕宾(生卒年不详),一作滕斌,字玉霄,黄冈(今属湖北)人。生卒年不详。与卢挚等人有往还。至大年间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山为道士。有《玉霄集》。《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十五首。
鲜于必仁(生卒年不详),字去矜,号苦斋,渔阳(今属河北)人。太常典簿鲜于枢之子。以乐府擅场。《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十九首。
顾德润(生卒年不详),字均泽(一作君泽),号九山(或作九仙),松江人。以杭州路吏,迁平江。工散曲,《太和正音谱》评为“如雪中乔木”。尝自刊《九山乐府》《诗隐》二集,到市肆出卖,今皆不传。存世散曲有小令八首、套数二套。
吕止庵(?—?),散曲作品内容感时悲秋,自伤落拓不遇,间有兴亡之感。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晴霞结绮"。所做散曲作品现存小令三十三首,套数四套。
周浩(生卒年不详),与钟嗣成同时代人。其散曲仅存一首,为赞钟氏《录鬼簿》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