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

黄镇成

黄镇成

元代山水田园诗人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龚璛

龚璛

宋末元初

龚璛(1266—1331),字子敬,号谷阳生,高邮人。龚卿潗之子,与戴表元、仇远等人友好。有《存悔斋稿》。

龚璛的诗

258首
周文质

周文质

元代散曲作家

周文质(1285—1334),字促彬,祖籍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定居杭州。与钟嗣成交友二十余年,过从甚密。《录鬼簿》谓其“体貌清癯,学问渊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史。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平原隼”。散曲存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李致远

李致远

元朝散曲作家

李致远(生卒年不详),字致远。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根据元代仇远《金渊集》卷二《和李致远君深秀才》诗,以为李致远为溧阳(今属江苏省)人,当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但因穷忘忧,孤傲清高。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明代臧晋叔《元曲选》中《还牢末》杂剧署名李致远。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词“如玉匣昆吾”。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数四套。
滕宾

滕宾

元代著名散曲作家

滕宾(生卒年不详),一作滕斌,字玉霄,黄冈(今属湖北)人。生卒年不详。与卢挚等人有往还。至大年间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山为道士。有《玉霄集》。《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十五首。
耶律铸

耶律铸

元初大臣

耶律铸(1221—1285),字成仲,号双溪,又曾自号独醉道者、四痴子、北山逋客、白莲居士。祖籍义州弘政(今辽宁北镇)。为辽太祖长子耶律倍九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孙,耶律楚材次子,其母为苏轼四世孙威州刺史苏公弼之女。中国元代作家。

耶律铸的诗

829首
刘庭信

刘庭信

元末散曲作家

刘庭信(生卒年不详),元代益都人,原名廷玉,排行第五,身高而黑,人称“黑刘五”,为南台御史刘廷翰的族弟。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公元1300年前后,卒于公元1370年左右。他天性聪明,超出常人。虽然出身于公卿世家,但一生落魄不羁,不求仕途,混迹于市井歌舞酒肆之间,工于填词作曲。所作散曲今存小令39首,套数7首,收入《太平乐府》、《盛世新声》、《词林摘艳》、《乐府群珠》等曲集中。作品以闺情、闺怨为主,多写旷男怨女、密约偷情、秦楼楚馆、调笑风情等内容,颇具婉约柔媚风格。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

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后在浙江雁荡山五峰下讲学,从学者甚众。至正三年(1343)应召入京,为秘书监著作郎,迁文林郎,秘书监丞。工诗,亦工文。有《五峰集》。

李孝光的诗

390首
汤式

汤式

末明初散曲作家

汤式(生卒年不详),字舜民,号菊庄,元末象山(今浙江象山)人。初时曾补过象山县吏,但不得志,后落魄江湖。入明后,流寓北方,燕王朱棣在北京府邸时曾充任文学侍从。汤式是元代后期散曲作品较多的多产作家。据传他作了杂剧《瑞仙亭》《娇红记》二种,今皆不传。所著散曲在当时很有名气,现仅存散曲作品集《笔花集》,《全元散曲》录存他的小令170首,套数68套。
戴表元

戴表元

元代学者、诗文家

戴表元(1244—1310),字帅初,又字曾伯,自号划源先生,奉化(今属浙江)人。七岁能文,多出奇语。宋咸淳年间(1265—1274)中进士乙科,官临安教授,以兵乱归剡。元大德八年(1304年),以荐举除信州教授,再调整州,以病辞。学博而肆,以文章名重一时。性好山水,多伤时悯乱之辞。其律诗雅秀力变宋持积习清新近晚唐。有《剡源集》。

戴表元的诗

482首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