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风·鸾凤配

周文质 〔元代〕 周文质

鸾凤配,莺燕约,感萧娘肯怜才貌。

除琴剑又别无珍共宝,只一片至诚心要也不要?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落梅风·鸾凤配》是元代散曲作家周文质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建构起一个色、才、情俱全的理想爱情。这种重才重情的爱情观表现了作者美好的理想追求。全曲比喻贴切,感情真挚淳朴,富有民歌的味道。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鸾凤配,莺燕约,感萧娘(1)肯怜才貌。

鸾鸟与凤凰相配,黄莺和小燕子相约,感谢萧娘爱我才貌。

琴剑(2)又别无珍共宝,只一片至诚心要也不要?

我除了琴剑以外再没有其它可以相赠的珍宝,惟有一片至诚的心,你肯要不肯要?

注释

(1)萧娘:南北朝时泛指美女或歌妓,后人沿用成典实。

(2)琴剑:古代文人行装中常备之物。

创作背景

《落梅风·鸾凤配》这首小令以一个男子的口吻写出了清贫文人的爱情。希望和心爱之人建立以才貌和真情为基础的恋爱关系。自《诗经》爱情观洋溢散发着健康、自由、活泼的气息以来,经历代变迁,婚姻和爱情被附加上了诸如门阀等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珍宝财富之类的社会因素,变得扭曲,失去了自然天性。而经历文化环境巨大变易的元曲作家,则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曲作中弘扬了至真至美的爱情,建构起了一个融色、才、情于一炉的理想爱情模式。

文学赏析

鸾为凤凰的一种,人们常用鸾凤指夫妻。“鸾凤配,莺燕约”,以起兴领起,兴同类相从,男女相悦,志同道合。封建社会中,美满称心的婚姻并不多,得遇鸾凤配,是人生之大幸。所以“感萧娘肯怜才貌”,女子倾心于男子的才貌,男子说,感激你看重我的才貌,有知遇之欣喜,同时又有担忧。因为这种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是因才貌而起的,男子担心自己清贫,不能博得女子的芳心。接着说我要对你坦白,我乃一介书生,除了琴剑以外别无珍宝。琴剑是古代知识分子随身携带之物,也是才艺志趣的标志。除琴剑又别无珍共宝”,点明了男子虽为清贫文人,但志趣高雅,才艺不凡,有着一颗赤诚的心。这种身份和真情与腰缠万贯、风流潇洒的富家公子截然不同。富家公子往往凭借权势财富混迹于烟花巷陌,对女子逢场作戏,见异思迁。而男子虽清贫却有着一颗至诚之心,有着对女子深深的爱恋。然而这颗诚心能否得到女子的认可,还是一个疑问。“要也不要?”男子以询问的口气来征求女子的看法,女子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对于封建社会的女子来说,在恋爱和婚姻当中,能够被置于这样一个主动的、自主的位置,实在是难能可贵。无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被贪财狠心的鸨母贩卖于风流子弟,女子都被真情之外的东西重重束缚,无法左右自己的情感命运。而在男女二性的“游戏规则”当中,在男权社会,男性占据着主导地位,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女子只有被挑选、被抛弃的命这里的男子则表现出了反传统、反世俗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一个儒雅文士坦率真诚、不瞒不骗的风度。至此,作者心目中建构起一个色、才、情俱全的理想爱情。于三者之中,男子最关心的还是情。所以,在感激女子怜借自身才貌的同时,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这种重才重情的爱情观和重珍宝富贵的婚姻观是根本对立的,表现了作者美好的理想追求。小令比喻贴切,感情真挚淳朴,富有民歌的味道。

作者简介

周文质

周文质

元代散曲作家

周文质(1285—1334),字促彬,祖籍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定居杭州。与钟嗣成交友二十余年,过从甚密。《录鬼簿》谓其“体貌清癯,学问渊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史。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平原隼”。散曲存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